第20章 半岛三国

 “都是一场误会,诸位坐下说话……” 

 颜之仪清咳一声,出来打圆场,缓解了现场有些紧张的气氛。 

 “敢问三位何处而来?” 

 宇文衍看向另外三人,端起茶盏示意对方用茶,一边微笑着问道。 

 “在下王淮,从高句丽来。” 

 “朴(piao)不尚,百济人。” 

 “金大钟,新罗。” 

 三人拱手见礼,同时应道,谁也不愿落后分毫。 

 还真是朝鲜半岛三国之人。 

 这四方人马,做个生意也要一起凑热闹。 

 半岛上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谁都想干掉对方,扩大地盘,常年相互征战。 

 说起这高句丽,其实是东汉末年,在汉武帝设立的东北汉四郡的领土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 

 他们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称臣纳贡,恭为藩附。 

 趁中原地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三百余年的混乱局面,无暇顾及此地,不断学习中原先进文化,迅速发展壮大。 

 到北周时期,已经逐渐占领了辽东(辽河流域以东地区)。 

 并虎视眈眈,意图侵占辽西,其扩张野心昭然若揭。 

 这也是历史上隋炀帝三次发兵征讨高句丽的原因。 

 就是为了扞卫中原王朝的汉文化主权及领土完整。 

 隋炀帝曾言:“勿遗子孙忧。” 

 唐太宗亦言:“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这两句话堪称经典,但却一语成谶,使得半岛之国在后世成长为超级白眼狼。 

 把中原王朝的好东西都说成自己的,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厚颜无耻,数典忘祖。 

 不过这高句丽和后世棒子国没有半毛钱关系,棒子的祖宗是位于半岛东南部的新罗。 

 “阁下姓王名淮,莫非祖上是中原淮河流域人氏?” 

 中原动荡的几百年间,有大量的富贵人家和普通百姓或经燕山古道,或走海路,迁徙到朝鲜半岛和倭国。 

 这些汉民对这段时期半岛三国,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皇帝故而有此一问。 

 “呵呵,那都是百余年前的老黄历了,如今高句丽如日中天,王氏也是当地望族……” 

 王淮闻言尴尬之色一闪而过,随即不无骄傲地回答道。 

 宇文衍神色如常,像这种出去后就忘了祖宗的人,在后世更甚,没有反过来咬上一口就算有良心了。 

 “朴不尚,这名字有意思……” 

 “你们百济不是和高句丽同宗同源么,怎么如今却是打得你死我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