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直逼陈朝京师(第2页)

 这也是三吴地区被于仲文大军牵制后,所能调派的全部军事力量。

 任忠的到来,让陈叔宝的心稍微安定了些,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对策。

 鲁广达对于两个儿子投降周军,向陈叔宝自行治罪。

 生死时刻。

 他就算再脑残也知道这些武将才是最后倚靠,让其继续领军守护建康城。

 之前。

 姑孰破城,樊毅的家人沦为阶下囚。

 陈叔宝怕他因此受制于周军,不用心抗敌,想收回兵权,引得樊毅强烈不满。

 不过。

 这种紧要关头,小宝也不敢来硬的,万一窝里反,他只会死得更快。

 萧摩诃,鲁广达,樊毅都是主战派。

 他们认为大周孤军深入,营寨未稳,此时出奇兵突袭,定能一战破之。

 老将任忠却反对主动出击,且有他的理由:

 “陛下,主场作战,应该老成持重,坚壁清野,不要轻易与这两支军队交战。”

 “吾愿领一万精兵,直接渡江去攻打江北周朝小皇帝的行台。”

 “周军见了必定以为先头部队被我军吃掉,士气会受影响。”

 “再派细作到淮南制造谣言,称我军将要进攻寿县、徐州。”

 “两地乃南北往来的重要路径,周军怕被截断退路,为了他们皇帝的安全,很有可能因此退兵。”

 “如此,便解了燃眉之急,大军死守京城,再等中游周罗睺军队来援。”

 任忠此策既老成持重,又有开拓进取之心,是一项积极的防守策略。

 唯一的前提是他的一万精兵能对周朝中军造成威胁。

 且屯兵中游的周罗睺,能从大周二十万军队牵制下脱得了身。

 不论是主动出击,还是祸水北引。

 陈朝当下需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

 而且是立刻,马上。

 整合全国力量,跟时间赛跑,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然。

 哭哭啼啼的陈叔宝见几位将军意见不一致。

 也不知该听谁的,一时犹犹豫豫,难以决断。

 只好对众臣说让其好好想想!

 这一想,就是一夜!

 翌日。

 在众将的催促下,陈叔宝终于拿定主意,对着文武大臣说:

 “兵久不决,令人腹烦,可呼萧郎一出击之!”

 被人拿刀顶着腹背的感觉,令他寝食难安。

 想倚靠陈朝战神的武力一举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