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手术堂(第2页)

“甄爱卿免礼!”

 

宇文衍右手轻抬,起身走向茶台。

 

甄权早就喝过他亲手泡的茶,了解皇帝的作风。

 

谢恩入座后,欣赏起宇文衍泡功夫茶的手法来。

 

“手术堂进展如何?”

 

小皇帝轻松写意地泡着茶,一边出声问道。

 

当初,从孙思邈那得到华佗《青囊经》残卷,便想着要把他老人家的外科手术之法发扬光大。

 

甄权看到《青囊经》后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同为杏林子弟,他对神医前辈华佗有着别样的情怀。

 

宇文衍让其在太医署成立了手术堂,选拔对此道感兴趣的医师深入钻研。

 

小皇帝还让綦毋怀文用精钢打制出后世诸多手术器械。

 

并告之可以用羊肠制作人体能够吸收的缝合线。

 

另外,他把后世记忆中有关人体器官、骨骼、血管、神经等方面的内容写了出来,交给医师作参考之用。

 

这些内容信息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虽然不是那么的详尽,也不是百分百准确。

 

但却给手术堂的医师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医学大门。

 

《青囊经》上记载的麻沸散,确实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难怪华佗老祖当年敢说用开颅术帮曹操治病。

 

可惜他高估了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

 

生性多疑的他不可能相信这等天方夜谭般的治疗手段。

 

一代神医。

 

不但因此丢了性命,一身所学也断了传承。

 

外科手术从此停滞发展,华夏医学由此蒙受巨大损失。

 

“回陛下,手术堂医师已有百余人。”

 

“每天用动物进行开腹,切除,缝合,截肢等相关练习……”

 

灭陈之战时。

 

有数十名手术堂的医师随军前往,解剖了大量尸体。

 

对于人体结构,有了最直观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嗯,抓紧大蒜素和青霉素的研发,届时,进行外科手术就没后顾之忧了。”

 

外科手术最大的风险并不在手术本身,而是术后伤口感染。

 

单凭酒精消毒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抗生素药物。

 

宇文衍早就把培养大蒜素、青霉素的方法给了甄权。

 

并让玻璃工坊吹制出各种医学器皿。

 

在太医署打造了一间相对标准的无尘、无菌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