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老逼登
“前辈无须如此!”
“这一切都是您应得的。”
“哪怕千百年后,您的功绩依然值得后世子孙称颂。”
宇文衍很清楚。
若是没有綦毋怀文这等专业人才,哪怕他知道后世“灌钢法”,也很难将其变成现实。
没有钢铁做支撑。
冷兵器升级,火枪,以及他推行的“木改铁”,机械制造,造大海船等,都只能停留在想象当中。
这样的话,小皇帝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
綦毋怀文能感受到这是陛下的肺腑之言。
因时代局限性。
他可能还没意识到钢铁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
宇文衍视察了冶铸园区各部,提了些意见,便准备回宫了。
綦毋怀文和吴公公送出园区大门。
“陛下真天子也!”
望着汗血宝马上少年皇帝意气风发的背影。
老人不禁喃喃自语。
……
腊月的关中平原。
北风瑟瑟。
天干气爽,枯叶凋零,摇曳飘落。
广袤平原上的粟、麦地里,火苗窜动,青烟滚滚。
百姓们正进行一年一度的农田烧荒。
焚烧秸杆,不但能化灰回田,改善土质,增加土地肥力。
还能烧死地里的虫卵,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这时,若是有人不知死活地跳出来谏言,说此举会污染青山绿水,引发雾霾什么的。
小皇帝绝对会将其五花大绑,游行示众,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然后烧成灰,浇上粪,沤成肥……
妈拉个巴子。
呸!
近几年来。
关中地区,冬天寒冷的气候似乎正逐年发生改变。
北方气温上升,降水线北移,适合农耕的地区增多。
就连突厥领地的大草原上,水草肥美的区域也在变宽。
这或许就是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影响。
历史上的“隋唐盛世”,正好处于这一阶段。
在这个时空,东北水稻种植成功,也印证了宇文衍的猜测。
他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事件的走向,但农耕区北移这一大趋势没变。
时光飞逝,转眼年关将至。
上善殿内。
三省六部大佬齐聚。
宇文衍兴奋地拍打茶台,连续几声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