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无农不稳(第2页)

 宇文衍也知道,大辽泽不是说一句改造就能消失的。

 历史上,直到清末,这处延续了数千年的沼泽才最终化作良田。

 并不是说很难治理,而是历朝历代都选择“避开”,而不是“治理”。

 从而使得这处沼泽湿地存在了那么长的时间。

 小皇帝的治理方法很简单!

 在中上游大力植树造林,固土治沙。

 特别是在科尔沁地区。

 如今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在后世却成了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沙地。

 下游清理、疏浚河道,并于两岸兴修水利。

 广挖水渠,将沼泽地的积水引到低洼的水泡处,形成一个个的沼泽湖泊。

 地势较高的土地进行植树固土,便可慢慢改造成耕地。

 采取这种“敌退我进”的治理方式,总有一天能将大辽泽变成可耕种的沃土。

 如今的辽宁道。

 掌控辽西、辽东之地,千里良田,人口百万。

 军府在册府兵十余万,已然在东北站稳了脚跟。

 库莫奚,契丹,靺鞨,室韦四大部族与辽宁道的汉人之间,交流日渐深厚。

 互惠互利,彼此增进了解,通婚的现象越来越多。

 宇文衍还派遣了一批“天文地理馆”的人员进驻东北,对辽宁道以及四部领地进行地理经纬测绘。

 对于四部的管辖,暂时还是羁縻之策。

 他们名义上归附朝廷,成为藩属势力,实际事务还是各自为政。

 在小皇帝眼里,四部的领地并没有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开疆拓土尚未成功,他宇文衍仍须努力!

 故而,允许四部之间,以及他们各自内部争斗的情况存在。

 也就是说,对于部落联盟首领的人选,你们自己看着办。

 谁胜出,朝廷就册封谁,承认其正统性。

 这样就能让他们保持内耗,难以形成真正统一的强大政权。

 而四部之间,只要不是灭族之战,朝廷也任由他们打生打死。

 如此,四部就能相互制衡,更加倚仗中原王朝来保持自身实力,难以做到一家独大。

 这几年下来。

 随着与中原商贾间的贸易交流,四部的文明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交易来的大量生产生活物资,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