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六侍卫(第3页)

 

“很好!”

 

“随侍卫长去吧。”

 

“喏!”

 

望着六人离开的背影,宇文衍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们没像李穆的孙子李筠那般,成为彻头彻尾的浪荡公子。

 

不论是收买人心,还是出于对其家族的赏赐。

 

皇帝都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

 

各部衙门恢复坐班后。

 

商业司下属的“蜂窝煤工坊”第一时间开建。

 

同时,招募工匠,组建煤炉灶生产线。

 

制作蜂窝煤,需要一种“人工冲压式成型模具”。

 

器械图纸皇帝在年前就给到了苏威。

 

原理很简单,工艺也没啥难度,让少府监按图纸铸造就行了。

 

宇文衍此举完全是为了减少树木砍伐,保障可持续性生态。

 

否则,随着长安新城的竣工,以后京城人口成倍增长。

 

都烧柴的话,不用几年,周边的树木就全砍光了。

 

年后。

 

新城建设的工地上,又恢复了热闹繁忙的施工场面。

 

数万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人来车往,何其壮观!

 

照此进度。

 

再有一年,皇城和郭城的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也将竣工。

 

顶多再过两年。

 

就能搬迁至这座世间绝无仅有,雄伟恢宏,气势磅礴的天下第一城。

 

宇文衍视察过好几次工地。

 

对于古人的设计理念及建筑智慧叹为观止。

 

尽管他也参与了新城规划,但只是针对城市布局。

 

有关城内设施的诸多具体设计,都是由宇文恺等一众官员,以及相关工匠执行。

 

合理运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星辰方位,风水堪舆,将华夏传统文化融入建筑当中。

 

集文化,工艺,风水,美学,宜居,便利,安全等因素于一体。

 

这样的伟大工程,不单单是一座城,更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就连皇帝都无比期待,新城竣工后会是何等的惊艳!

 

他已经用画笔绘制了数十幅有关工地施工景象的写实画作。

 

在没有照相机的古代。

 

这样的画作流传至后世的话,绝对是国宝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