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得闻国史(第2页)

 “好,待孤回宫再许你一职,仍保留羽林郎身,加赐通行京畿之权。”

 大魏皇帝并没有将周元派往地方视察的意思,而是准备让他先探查京师地貌。

 对此,各州都督没什么意见,反倒对太祝的命理学说起了一些兴趣。

 皆言,太祝若有闲暇,定要去他们府上坐坐,看看他们的子嗣。

 这就有点把太祝放到火上烤了,都说好,显得虚伪;说某个不好,又有损人之嫌。

 也就大魏皇帝拉了他一把、派遣了新的公务,不然真要去客串几日算命先生了。

 “来诸君盛饮,望我国朝恒盛。”

 大魏皇帝获得一位福将,心情大好,周元也获得了更好的自由度,算是双赢了。

 随后的宴会就较为平淡了,话题又落回各州风貌与追忆往昔。

 最终还是前朝大康背下了所有,成为了一面映照今朝的铜镜。

 “大康因私失国,灵物永在几家几姓流转,自绝天下英才。

 乃至位贵者得灵怯战、善战者永无灵食,貌壮而虚、一戳即破。”

 “诸君当谨记大康之失,存我大魏无血战、无灵食之风骨。”

 “我等领命,勇铸军魂、血冠武威。”

 大魏的风骨不在于大魏皇帝的命令,而在于各州都督的行为。

 可以说,灵试的本质就是从整个魏土,筛选出真正的善战英才。

 若有一日,各州入试者皆是镇守都督的亲朋故旧,大魏的立国之本也就完了。

 因此,国宴最后,大魏皇帝还是拿出前朝大康鞭挞一番。

 使众位朝臣铭记,武威的本质非身躯容纳多少灵气,而是敢不敢战、敢不敢流血死战。

 这种国策明显违反了享乐思维,不可能永久保持下去。

 但至少在能保持的阶段,会大大提高大魏武者的质量与悍勇程度。

 周元从这种国策中,看到了大魏真正的凝聚核心。


 有这条血战晋升的通道在,大魏的武者与普通百姓才能保持联系。

 否则,经年累月下来,武者很可能在心理上认为普通百姓不是人,至少与他们不是一个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