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最霸气的宣言4(第2页)

 在他俩身后的群臣同样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这是他们打下的江山,与有荣焉。

 “乐韶凤和宋濂呢?”待到天幕结束后,朱元璋开口问道。

 “臣在。”乐韶凤和宋濂并列上前。

 “韵书编撰的事如何了?”

 自元朝立国以来,官方已有上百年未曾编撰韵书。

 而元朝统治中原后,语言就更加复杂。

 所以登基后,朱元璋以此为借口,让这两人编撰一本韵书,并推行,以期达到“书同文”的目的,进而加强中央集权。

 而此时,天幕出现。正好可以让这两人研究天幕中的现代普通话。

 “回陛下,韵书大体已经成书,只需再费些时日查缺补漏。”

 宋濂恭谨的回答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两人的工作表示认可。

 随后指向天幕说道:“此天幕所说之话语,你二人可有看法?”

 乐韶凤看了宋濂一眼后,上前一步说道:

 “臣今日也曾细听,此语言似乎有北方话的音,却又夹杂元代大都话。臣以为,请些会大都话之人多加钻研,或能释意。”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夸赞了两人几句,便让他们退下。

 随即挥手招来拱卫司的人。安排他们去寻找一些可靠的,并且会大都话之人前来见驾。

 大明时空节点。

 北京紫禁城。

 朱棣看着天幕中御驾亲征,挥斥方遒的皇帝,越看越觉得就是自己。

 同样的御驾亲征漠北,同样的置生死于外。

 听着那令人血脉偾张的宣言,一时间内心是喜不自禁。

 此时他越发坚定了一定要御驾亲征,将鞑靼彻底赶出漠北。

 不为大明打下一份天大的家业,他害怕将来九泉之下会

被老父亲打得魂飞魄散。

 从小就见识了朱元璋严酷的政治手段,他是无比忌惮。

 再者,自己得位也不正。他也怕读书人的口诛笔伐。

 而且老父亲留下那庞大的政治遗产和那些忠于他的老臣也是压在他身上的大山。

 所以他迁都了。巧的是迁都后第二年就天降雷火,烧了他新建不久的三座大殿。

 更巧的是这三座大殿其中一座还是他的办公室。一场大火之下灰飞烟灭。

 这等巧合之下,你说他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