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十一人口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使命3(第2页)

 蒸汽机的使用能提高百倍的工作效率,这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虽然天幕画面很容易理解,但朱棣却很难想象烧开的水汽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朝臣们也同样不解。但是天幕所言定然不会有错。

 “工部组织匠户,对蒸汽机进行研究。不管能不能做到,先进行技术积累也行。”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朱棣肯定要专门组织人去研究。

 “数学,物理,化学?”

 朱棣望着这几门学科出神。

 数学应该是算术之类,至于物理和化学却是一无所知。

 未知的还是太多了,路漫漫其修远啊。

 众人继续观看天幕的播放。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的技术发明都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普通工人不识字都能通过日常工作来了解到机器的核心技术。所以被称为工匠时代。”

 “然而,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因为技术的复杂程度已经大大的增加了,技术的创新已经从普通工匠转移到了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核心的研究所。”

 此时天幕上工匠时代的字眼无疑又给朱棣的大明打了一针强心针。

 刚刚还在感慨未知的太多了,此时天幕就告诉你,只要长期在实践中摸索,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需的机器都能制造出来。

 “难怪被称为工匠时代。日后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提高工匠的地位。”

 朱棣此话引起了一众大臣们的躁动。

 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工匠创造出的财富,但要提高他们的地位,便如同踩了尾巴一般,反应很强烈。

 朱棣心知肚明,只是看向众臣,特别是文人大臣的反应。果然如他所料。

 文人们会想,工匠地位提高,那我们十年寒窗有何意义?难道工匠还能治国?

 很显然还是士大夫高人一等的思想在作怪。

 朱棣知道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这种情况。他只是淡淡的说道:

 “管子所言士农工商,是何意义?还想走回老路?”


 群臣闻言,尽皆默然。

 此时天幕上的话更是颠覆了他们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