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最强落榜生之一2(第2页)

 “科举应该不拘泥于独取士子。军事,工匠,数术等等都要开科。最基础的教育也要普及下去。你们认为呢?”

 李世民转头问向众臣。

 “陛下,科举当有此意。”

 长孙无忌先开口回应。如今在天幕的宣传之下,天下谁不知道后世强大靠的不是读四书五经的儒生。

 “就像上个视频的三峡枢纽,儒生能建造如此伟大工程?靠的是工程师,是科学家。”

 “虽然我大唐目前没有此等大才,但可以从头开始培养。有天幕,我们迟早会培养出此等人才。”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

 “辅机说的没错,那谢长达身为女子都知教育的重要性,我大唐岂能视而不见?”

 “如今百废待兴,而国朝人口数量不大,正是此等新法实施的好时机。若拖下去,势必积重难返。”

 房玄龄同意科举连同教育一起改革。

 “对的,陛下,此时下定决心,短期阵痛,我们承担得起。”

 杜如晦站出来拱手说道。

 李世民见几位众臣都认定此事可行,当下便拍板教育和科举一起改革。让房玄龄等人牵头整理出一个具体的方案。

 天幕继续播放。

 “此时盛产黄金的婆罗洲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无数汉人汇集于此,罗芳伯下船后便来到了婆罗洲的坤甸。”

 “罗芳伯是读书人,吃不消淘金的工作强度,便在当地汉人学校开始了教书生涯。罗芳伯为人仗义,又乐于助人,而且学识渊博,很快他的名声便在汉人之中传开。”

 “此时的婆罗洲,汉人已经发展出了市镇,但由于没有强力的领导,以至于成了一盘散沙的状况,而其中也少不了内斗的情况。”

 “从采矿业,到农业,到商业,各个汉人团体谁也不服谁,常常

为了一点小利益而争个你死我活。”

 “而当地的土着之间为了金矿的所有权,同样有斗争,小规模的战争时常发生,而且经常波及到汉人。”

 “外有欺压,内又不团结,这让所有前来淘金的汉人都感觉生存艰难。此时罗芳伯的出现便成了一盏明灯。”

 大宋时空节点。

 开封府垂拱殿。

 赵匡胤正摆弄着地图,和赵普等人讨论着沿海各个港口的优劣。

 此时市舶司早已经把大宋民间海贸的情况做了汇总呈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