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华夷秩序6(第2页)

 刘彻此时觉得华夏文明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所以大汉义不容辞。否则任由落后的文明主导世界,那就是世界的灾难。

 天幕继续播放。

 “《左传·定公十年》记载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意思就是不允许周围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

 “其目的同样是扞卫华夏文化。因为当时华夏文明是最先进最文明的文化,直到现在亦是。”

 “华夷秩序也由此成为了保护华夏文明的秩序,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这期间,华夏一直对于西方人都是用胡,番,夷等字来称呼。”

 “清朝时期,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对西方的称呼都是夷。林则徐的奏章中就称大英为英夷。”

 “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大英在条约中明文禁止华夏用夷字称呼大英。”

 “所以后来的华夷秩序就是指代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

 “这两千年来,华夏文明对西方文明一直都是处于碾压的状态,西方人向往着美丽富饶的东方。东方的一切都让他们高山仰止。”

 “希腊作家马赛里努斯撰写的着作中说:华夏产的丝绸是上帝的礼物,我们贵族追捧而不得,但华夏遍地都是。华夏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是被太阳神所宠爱的民族。”

 大明时空节点。

 应天府故宫。

 通过天幕这么一通视频下来,朱元璋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做过的事和老祖宗们提倡的华夷之辨似乎都不合时宜了。

 就比如大明推翻大元,用古老的华夷之辨就不好去解释了。

 “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这话说蒙古也没错。大唐时,蒙古室韦本也是朝贡大唐,大唐授予官职。”

 朱元璋此时更觉得蒙古本应该就是华夏正统。他做没做好是另一回事,但蒙古同样也是华夏的一部分。

 “陛下所说确实如此,所以蒙古入主中原说他是造反也没得错。可惜元朝融入华夏的主动性不足。”

 李善长觉得以当年蒙古的武力,若是能彻底融入到华夏文化中,西域到中亚这些地方如今早说汉语,写汉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