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钱学森9(第3页)
“这么高龄的他,还能有如此智慧的思想,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杜如晦看到已经96岁高龄的钱学森还做出这种层次的研究,实在是感到震惊。
“他曾经领导了后世火箭和导弹工程,所以他有这样的经验,而工程控制论就有这样的基础,所以可能他早就想过要为后世设计这么一套应对大型科研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李世民此时才发觉一生都献给国家的这种话并不是随口说说。
他才想起钱学森当初那封信说的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回国参与建设高潮。
这都是他的肺腑之言,如此的爱国情怀世所罕见。也无外乎后世网友们能对他如此的崇敬。
天幕继续播放。
“由此可见,钱学森的科学观是一种宏大的方法论,而非有一种具体的科学。”
“他的学生华夏工程院和科学院两院院士宋健说道:钱学森是处理复杂巨系统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者。”
“1992年,他曾给国家写过一封信,信中说:现在鹰酱,欧洲,脚盆鸡都在组织力量攻克高效蓄电池,计划开发蓄电池汽车。”
“我国汽车应该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实现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
“而他在1990年的一封写给汪成为的信中就提到过虚拟现实技术,他认为翻译成灵境更有华夏的韵味。”
“钱学森的贡献不仅仅是航天航空,也不止与科学的方法论,他为华夏的科研事业奠基,也将华夏的思辨智慧传承。”
“伟大的科学家终将逝去,而我们的科学仍将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很多人认为钱学森对华夏最大的贡献是两弹一星,没错,两弹一星无疑是民族的免死金牌。”
“当年钱学森被质疑不该搞导弹火箭时,他说:我当时一听就气极了,我就忍不住要发言了,哪里有这样的话?没有两弹一星,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开会。”
“我们因为航空航天,而走进了一位功勋科学家非凡的生平,钱学森留给华夏的,又何止是两弹一星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