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登基称帝

 这天殷无咎在洛阳皇宫召见刘晏和杨炎两位奇才。 

 殷无咎带兵平定河南道的时候,意外遇到躲避战乱的刘晏,于是就把他带在身边。 

 至于杨炎他是李光弼的判官,跟随河东军来到河北平叛。 

 后来李光弼带领大军撤离河北,杨炎决定选择留下来,最后他投靠在殷无咎麾下担任判官。 

 殷无咎态度和蔼非常客气,他一脸诚恳说道:“今天我有事想要跟两位请教一番。” 

 “夏王请讲!” 

 “夏王请讲!” 

 刘晏和杨炎两人觉得事情有点不简单。 

 殷无咎语气低沉询问道:“如今长安沦陷天子失踪,安贼借助潼关天险退守关中,你们觉得我该怎么办?” 

 刘晏和杨炎两人对于李隆基舍弃长安嗤之以鼻,他们实在没想到大唐天子如此荒唐,致使两京之地先后沦为安禄山所有。 

 现在谁也不知道李隆基是死是活。 

 如今殷无咎明显可成大事,与其继续效忠昏庸天子,倒不如拥立新君登基。 

 刘晏和杨炎两人相视一眼,他们郑重其事说道:“既然李唐天子无德,夏王何不自立为帝,这样便可名正言顺执掌天下。” 

 “我若为帝,尔等可愿做我臣子?” 

 殷无咎并没马上答应下来,他想要看看刘晏和杨炎两人态度。 

 如果刘晏和杨炎两人愿意效忠,那么便把朝廷财政交到他们手上。 

 要是刘晏和杨炎两人不愿效忠,那么他们今天就别想活着走出去。 

 刘晏和杨炎两人闻言立刻答应下来,他们一脸欣喜跪拜在地:“微臣拜见陛下!” 

 “好!” 

 殷无咎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他直接派人找来郑虔和李萼。 

 七月十三日。 

 殷无咎在洛阳城举行登基大典,自称大夏皇帝,建元神武,李萼为尚书令兼任中书令,以郑虔为门下侍中,两人共同决策朝廷政务。 

 因为殷无咎必须把朝廷政务完全交到李萼手上,这样他才能腾出精力专心做个打仗的马上天子,所以尚书令再次回到位高权重的巅峰时期,总揽政令参议国事。 

 从太宗皇帝李世民开始,尚书令基本沦为只有品级没有实权的虚职,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实际长官,加之政事堂设在中书省或者门下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逐渐成为政事堂的固定参会者和主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