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科举制度的弊端(第2页)

 四个字概括就是超级内卷。 

 底层百姓哪有那么多精力进行科举考试,只有那些不缺钱的寒门庶族才能跟你耗着做题。 

 普通百姓就算能够学会读书,他也不可能一辈子扑在科举上面。 

 娶妻生子,养儿育女。 

 孝敬父母,养老送终。 

 这十六个字就能把一大堆百姓压得抬不起头来,要是再让他们去跟有钱人内卷进行科举选拔,这他妈纯粹就是在害死人。 

 很多人都把高考上大学当做科举。 

 我的老天爷啊! 

 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当代大学生顶多算是童生而已,就连他妈秀才还算不上,更别说考进士的难度远超常人想象。 

 整个大夏朝廷拥有三百多个郡,一千五百多个县,几百个官员名额你真认为普通百姓能够抢到? 

 只要科举选拔全面推行,这种制度将会吸收天底下大部分人力资源,一大堆人都会想着通过科举获得上升通道,而你朝廷又无法提供这么多职位。 

 接下来就是为了抢夺这几百个职位,大家都跟不要命一样做题内卷。 

 一旦汉家儿郎开始重文轻武,尚武精神就会大大倒退,届时北方胡人必定卷土重来。 

 因为重文轻武肯定会堵死军功爵制的上升通道,毕竟武将打仗就会立功,立功者那就必须升官,所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们肯定不允许这群丘八拿走权力。 

 宋朝就是士大夫阶层非常强大,以至于重文轻武太过离谱。 

 最主要的是,士大夫大部分人出身寒门庶族或者地主阶级,依靠天赋与宗族资助进行读书做题,通过关系网与不断考试选拔上位。 

 在讨论什么是寒门庶族的时候,最好明确什么是“人”,毕竟古代这种生产力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脱产读书。 

 对于大字不识的底层百姓来说,军功制度才是他们翻身逆袭的机会。 

 凡是立下大功皆可封爵世袭罔替,就算立下小功那也可以加官进职。 

 盛唐时期虽然已经拥有科举制度,但是选拔官员的数量名额实在太少。 

 殷无咎决定跟宰相们商量科举选拔,姑且看看他们究竟是何态度。 

 紫微宫,含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