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科举舞弊(第3页)

 为了谨慎起见,殷无咎还是把李萼召入宫中,这件事情需要他这个尚书令进行配合。 

 李萼得知博陵崔氏竟然涉嫌科举舞弊,他意识到这是铲除博陵崔氏的好机会,很快就跟王怀忠两人达成共识。 

 在王怀忠和李萼离开皇宫之后,殷无咎秘密召来大理寺少卿王俌。 

 王俌接到口谕立刻入宫觐见,他立刻朝着殷无咎躬身行礼说道:“拜见陛下。” 

 “爱卿平身!” 

 殷无咎微微点头示意免礼,他意味深长问道:“王爱卿,朕待你如何呢?” 

 王俌脸色大变顿时觉得不对劲,但是他也马上回答道:“陛下对我有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微臣万死不辞,愿意上刀山下火海。” 

 其实王俌出身同样非常高贵,他是来自琅琊王氏,先祖乃是东晋丞相王导,祖父王方庆更是武周宰相。 

 可惜琅琊王氏早已衰败落寞,王俌既无法依靠父辈恩荫入仕做官,自己又没本事通过科举入仕,于是跑到安禄山麾下做个幕府将军。 

 天宝末年安禄山起兵造反,他就把王俌委任为博陵太守。 

 随着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带着朝廷大军前来河北平叛,王俌立刻响应号召拨乱反正。 

 恰好当时常山太守处于空虚状态,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便举荐王俌出任常山太守。 

 本来王俌想要抱紧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条大腿,没想到关中地区传来潼关失守的消息。 

 郭子仪和李光弼立刻放弃整个河北道,他们两人带着朝廷大军火速撤回太原,只留下王俌一人镇守常山郡。 

 在王俌快要走投无路的时候,殷无咎站出来拯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