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逍遥七叶
第111章 度使的由来(第3页)
什么是节度使?
节度使从何而来?
为什么唐朝时期节度使的权力会如此巨大?
唐朝初期在边境地区设立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加号使持节,掌管军务,抵御外敌,而后改称“持节都督”。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持节都督正式称为“节度使”。
唐睿宗李旦在位时期,节度使早已成为常态化的使职。
由于大唐帝国幅员辽阔,边境距离长安实在太远,于是皇帝赐予节度使们旌节,不必请示便宜行事。
随着节度使们麾下将士立下战功,朝廷方面进行赏赐。
唐朝时期赏赐之物大多数都是布帛和铜钱,这两样东西虽然都是硬通货,但是大唐朝廷都要准备无数辆马车进行运输,经常来回一趟的运输费用惊为天人。
大唐朝廷只能允许节度使兼任调度军需的“支度使”,以及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再把当地州府郡县划归管辖,截留钱粮以供军需。
由于节度使只是使职并无品阶,所以本地官员不需要听从军令,反而吃拿卡要和雁过拔毛。
为了避免本地官员吃拿卡要和雁过拔毛,大唐朝廷允许节度使兼任转运使、水运使、盐池使、盐铁使,这样就能获得盐铁税收按时发饷。
节度使兼任支度使、营田使、转运使、水运使、盐池使、盐铁使等众多官职之后,这就相当于断绝当地官员的财路,双方矛盾顿时激化起来。
大唐朝廷只能继续加强节度使的权力,又让节度使负责兼任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官吏,这才勉强解决掉矛盾。
这个时候所有问题已经解决掉啦,可是节度使们所掌握的权力,基本就跟西汉初期的诸侯王没什么区别,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结果李隆基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还允许节度使们身兼两个藩镇或者三个藩镇,在天宝中期还有出现四镇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