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汪直回乡,权力的滋味(第2页)

至于剩下的白银,嘉靖按照周楚的说法,不必急着流入到市面上去,而是通过皇家银行,一点一点将这些白银融入到整个大明的金融体系之中。

这些年,汪直将近数万东瀛人全部抓了去挖矿,大明的数万将士,近一半都用来监工了,一个大明将士可以监督十几个东瀛人,在不计较东瀛人死活的情况下,挖矿的进度相当快。

当然,汪直也明白围三缺一的道理,为了防止这些东瀛人造反,汪直也不会把他们逼的太急了,不至于让他们饿死,至于挖矿死于矿难的,那都是意外。

剩下的将士,则在汪直的带领下,不断地从本州岛往外扩张,不过兵力有限,扩张的范围也很有限,主要是以本州岛为根基。

之后汪直和东瀛的那些大名建立起了贸易往来,原本大明的那些走私集团就和东瀛的大名们一直有着交易往来,但自从这些人被周楚打掉之后,交易就断了,大名们断了这么大的一个财路,自然是无比着急,得知汪直是代表大明来和他们交易的,这些大名一个个喜出望外。

不过如今的情况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汪直全权代表大明,做的是垄断生意,而东瀛的大名想和汪直做生意的有很多,定价权完全在汪直这边。

汪直按照周楚的安排,将货物的价格抬高到了原本的三倍左右,即便如此,那些大名仍然如同见了血的鲨鱼一般,蜂拥而至。

大明的货物永远都是紧俏品,即便价格再贵,也不愁没人买,东瀛最不缺的就是白银,如一个豆青瓷碗,之前他们用相当于一百文钱的白银从大明商人手中买一个,然后卖给东瀛百姓的时候,会加价十倍,甚至更多。

这一点,周楚是清楚的,所以才让汪直提价到原本的三倍,即便进价是原本的三倍,东瀛的这些大名们仍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汪直和他们交易,要的不只是白银,还有粮食,毕竟无论是这数万大军,亦或是挖矿的那些东瀛人,都需要粮食。

汪直不是没想过让自己的人开船去安南那边买粮食,会便宜很多,但有这个时间,这些船用来和东瀛做生意或者运送白银,会赚的更多,用这些船去东南亚运粮食,对汪直他们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如今大明的海商,凡是来东瀛做生意的,都要通过汪直这里,所有的货物卖给汪直,价格比原本要高两成左右,汪直反手一卖,赚的是海量的。

那些动了歪心思的海商,想要绕过汪直和东瀛人直接交易的,其他海商都容不下,因为如今的局面对所有海商都有利,汪直定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要高,没人希望有人乱来扰乱市场,让价格再次降到原本的水平。

所有人都清楚,一旦他们各自为战之后,东瀛就会彻底沦为买方市场,他们就失去了定价权,这是所有在东瀛做生意的海商都不希望看到的。

因此,这些海商一旦发现有人走私,就会直接向汪直举报,一经发现,这些人的下场都会很惨,在东瀛,汪直有先斩后奏的权限,一旦发现走私的,汪直就会将这些人直接杀了,震慑其他海商。

.....

汪直如此大的排场,别说歙县了,就连徽州府的知府,以及一众官员都得到了消息,纷纷前来迎接汪直荣归故里。

一时之间,整个徽州府的官员几乎都出现在了小小的歙县。

“下官恭迎都指挥使大人回乡。”

徽州府知府带着一众官员,眼看着汪直来到众人面前,恭敬道。

汪直的官职是都指挥使,从二品,论官职比林鹿以及云瑾低了一个等级,毕竟林鹿和云瑾是嘉靖亲封的大将军,汪直只是个封号将军,其中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徽州府的知府只是个正四品的官员,虽说武将和同等级的文官相比,地位低了很多,但汪直和一般的武将可不同,这是皇帝最近亲封的封号将军,圣宠正隆,徽州知府自然不敢怠慢。

实际上汪直回乡的消息,正是嘉靖让人通知下来的,让徽州府的官员做好迎接工作,为的就是给汪直做足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