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王阳明、唐伯虎、严嵩(第3页)





周楚问道。




唐伯虎和严嵩听到这话,人都傻了。




这朝中的水,未免太深了些。




如果不是周楚把这些说给他们听,他们是如何也想不到的。




“衡器,将来你若为官,不得了啊。”




唐伯虎忍不住感慨道。




“确实,年纪轻轻,就把这官场看透了,比我等强多了,我也是这两天才想明白这些。”




王阳明有些无奈道。




“不过即使想明白了,该做的我还是要做,一旦宁王叛乱爆发,无数百姓就会流离失所死于非命,此非我所愿也。”




“阳明先生大义!”




周楚敬佩道。




“伯安大义。”




唐伯虎和严嵩也是满脸敬佩。




“你小子将来要是当官了,肯定也不是个好官。”




唐伯虎看着周楚,有些担忧道。




能把官场看的这么透彻的人,真能当个好官吗?




“所以我不会入朝为官。”




周楚笑道。




“不入朝为官?”




这下不只是唐伯虎,连严嵩和王阳明都愣住了。




在他们看来,以周楚的眼界和见识,还有这政治觉悟,简直是官场圣体,将来入朝为官,还不乱杀?




不当官太可惜了。




唐伯虎的心情很复杂,他怕将来周楚入朝为官当不成好官,又觉得以周楚的本事,不入朝为官,那就太浪费了。




“我如果入朝为官的,才学再高高不过老师,气度再大大不过阳明先生,为天下百姓,为大明江山的心,又比不了介溪先生,如今我看的清,不过是身在局外。”




“倘若身处局中,便如同进入那泥沼之中,被那朝中衮衮诸公倾轧,又如何能坚守本心?”




王阳明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衡器真是个妙人,世人少有能像你这般清醒的。”




“那你将来有何打算?”




唐伯虎作为周楚的老师,无疑是三人之中最关心他的。




“目前就是做做生意,看看能不能找机会把叔父和婶子他们一家捞出来,其他的暂且没打算。”




周楚并没有说实话。




对于唐伯虎,周楚是信任的。




甚至王阳明,也是信任的。




王阳明创了心学之后,心坚定如铁,少有人能动摇其心,这种人将来未必是朋友,但也不会是敌人,最多和周楚走的路不同罢了。




严嵩不同。




严嵩的心性没那么坚定。




现在是一心为民,一心为了大明江山。




但恐怕过不了多少年,这位介溪先生就会转变心态。




倒也不怪他,实在是大明官员面对的诱惑太多。




他的岁数也四十多了,回首已过大半生,却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心态转变是难免的。




不说以后,恐怕此时严嵩心态已然转变。




他能这么快被起复,还位列国子监祭酒,多半和礼部尚书夏言脱不了关系。




想来这些天没少讨好夏言。




别看他说的大义凛然,做起事来,却都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和严嵩说话,要说三分,留七分。




周楚之所以在严嵩面前说这些,是清楚严嵩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嘴严的人,把这些话说给他人听,无论是对他还是对自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将来自己说不定还会和他合作,提前说些,倒也无伤大雅。




唐伯虎自然知道周楚的未来肯定不是这么规划的。




不过唐伯虎也意识到了有外人在,便没再追问,点了点头。




“如此也好,安安稳稳比什么都好。”




“衡器这叔父和婶子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有些好奇道。




“这事我知道。”




唐伯虎当即把自己如何和周楚相识,周楚当年如何在陆家当书童,后来陆家因为刘瑾被下狱,以及周楚为陆家上下打点,徐徐说来。




王阳明和严嵩两人一听陆家也是因为得罪了刘瑾被下狱,顿时对周楚多了些亲近感。




正所谓同病相怜。




严嵩刚才的一丝不快也彻底烟消云散。




“如此说来,衡器倒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我当敬你一杯。”




王阳明端起酒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