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恐怖的江南士绅,周楚的对策(第2页)





这一点,海瑞看的最为透彻,海瑞认为,一条鞭法只适合在江南这种富庶之地实行,不适合在整个大明实施。




大明之所以会亡,就是因为士绅阶层垄断了向下的话语权,朝廷一旦拿他们开刀,他们便会变本加厉欺压底层百姓,于是各地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造反。




很多人认为朱姓宗室子弟占了朝廷的近一半支出,其实这不过是文官们的抹黑罢了。




有记载的,哪怕到了明朝末期,明朝宗室子弟供养确实需要消耗朝廷收上来的粮食的一半。




但朝廷的税赋从来都不只是粮食。




而且绝大多数宗室子弟,到了一定阶段,都直接回凤阳守灵去了,因为守灵还能混个温饱,在封地很多甚至饭都吃不上。




如今的江南,朝廷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士绅阶层垄断了上下沟通的桥梁,所以任何改革,任何的政策,都没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最后会达到反效果。




周楚对苏州府近两千士绅做的事,如同风暴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江南士绅阶层。




江南的这些士绅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很清楚,苏州府的丈量土地只是开始,倘若苏州府能顺利清丈,那么下一步便是整个江南。




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吃进去的土地,隐藏起来的土地,又怎么可以被重新清丈出来呢?




周楚动的不是一个人的利益,而是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大明最具话语权的一个阶层的利益。




所以当初崔文奎得知周楚想做这件事的时候,才会如此吃惊。




他从不认为周楚能做成这件事,即便周楚如今在江南可谓是权势滔天,说一不二。




杀一些人很简单,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做到,比如大太监刘瑾。




但真正的想做出一些改革的时候,难如登天。




历史上但凡想要改革的,如王安石,基本都是人死政息。




这一点不只是崔文奎清楚,周楚更清楚。




别看之前周楚走的一帆风顺,似乎是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但周楚很清楚,自己做的这些,甚至没有改变大明的任何根本局势,改变的不过是朝堂上的局势,让皇权暂时占了上风。




想要将大明这艘破船修好,要走的路还无比漫长。




江南的这些士绅自然要做出反击,于是便开始对底层百姓加码,并将这一切都推给朝廷,说是朝廷让他们这么做的。




如此一来,本就有些不堪重负的百姓,便更加困难,很多眼看着都要活不下去了,只缺一把火,便能引爆整个江南。




所以严嵩才会如此着急,他甚至都不敢深想,一旦江南的这些百姓被引爆,将会对大明造成多大的打击,到时候整个江南恐怕都会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