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南征(第2页)
真不是这些盘踞地方数百年的家伙有多忠诚,而是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
长江的确是天险不假,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实在太长了!
那么多可以渡江的点,但凡有一处被破,整条江防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摆设。
而以武家军的战斗力,只要让他们顺利踏上南岸的土地,临安朝廷也就可以宣布进入倒计时了。
好容易迎来了一个彻底脱离中央,甚至另立中央的机会,谁舍得放弃?
说白了,这群家伙还是在自救。
可惜,这个看似是江南世家大族团结一致的开始,实际上却是这伙人最后的回光返照。
就在援军前锋距离舒州只有一天路程的时候,噩耗突然传来。
投降汴梁后一直在泰州接受整编的韩世忠部,突然起兵南下,和舒州的岳飞一样来了个故地重游----二次兵临镇江。
这时张俊又想起来了之前收到的那份圣旨,突然良心发现,发兵援救舒州。
只是这货为啥放着距离更近的江宁军不调,偏偏要舍近求远的去调镇江守军呢......
总而言之吧,江防重镇镇江城,在韩世忠率军抵达北岸的第二天,就倏~~的一下,变成了一座空城。
本来吧,韩世忠还是没法直接过江的,因为他还是没有船。
镇江守军临走时,总算没忘了再放一把火,将上次烧漏了的几条小舢板也给烧干净了。
可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镇江江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支逆流而上的船队,虽然规模并不算太大,却足够大军分批渡江了。
......
郑子英立在船头,目光看似是在望着远处的镇江城,思绪其实已经飘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临安。
武家军自正式成立的那天起,就有一个至今雷打不动的规矩,那就是扫盲!
从先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如今已经成功和梁山小学堂的语文教材完成了对接。
字识得多了就会想看书,这和后世人喜欢上网是一个道理,那是一个全新的信息获取途径。
书读得多了人就会开始思考,这叫开启民智。
再加上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现在的郑子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浪里捞金”的漕帮汉子了,许多问题看得要比旁人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