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祸从口出(第3页)

 

这怎么得了?!

 

于是乎,许多在咸阳的六国之人最近几天突然发现,他们的秦国朋友们好像变了个人,忽然疏远了他们。

 

别说向他们打听事了,连话都不跟他们说了。

 

秦国官员们想得很简单,没人希望被这些所谓的情面把自己仕途毁了。

 

“那我们还干吗?”

 

一处宅院里,一个齐国商人看向其他人。

 

他们是被齐王派来打听秦国农种的事,如果有可能最好买一些回去。

 

齐王的打算很好,当自己也有了之后,就告诉齐国百姓:你们看看,寡人为了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特意给你们弄来了新农种。

 

然而他们来了之后才发现,难度太高了。

 

一些农种甚至只有国师府有,连农部的人都不知道国师怎么弄来的。

 

而就算是一些有据可查的农种作物,种植了那些作物的地方,百姓和当地官员都被叮嘱要仔细盯防六国之人。

 

这些地方本来就少,更别提还有秦国朝廷随时盯着他们这些外来商人。

 

现在他们在秦国经营出来的那些关系忽然间都被断了,更是让他们两眼一抹黑,他们甚至连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都没打听出来。

 

“秦国怕是有了防备。”

 

一个乔装而来的齐王室之人说道:“先别动,等秦国再次宣传新农种的时候,我们再想办法去一些偏远地方;我就不信,没一个种植新农种的秦国农人愿意接受我们的钱财!”

 

“难道秦国人各个都深明大义不成?”

 

其他同伴点了点头。

 

也是,机会还有,他们还没输!

 

可两天后,一场由农部举办的新农种食品大会,在王宫和国师府外的两个广场上举办。

 

大量新农种的作物和经过二次加工后的食品被摆放出来,同时公开的还有少数几样加工技术,以证明这些食品的真实性。

 

一处展台前。

 

韩非买了一个馒头,细嚼慢咽的吃着,目光看着展台后方的那些面粉。

 

他不是农业上的官员,可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官员,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食物对普通百姓的重要性呢?

 

韩国如今两郡之地,却要供养韩王室和国内一大帮贵族、还有军队,百姓的日子极其艰难。

 

如果说秦国百姓交完税后还能有余粮过个好年,那韩国的百姓就艰苦到一年下来连税赋都交不起。

 

如今不说这些数目繁多的食品,仅说那些农作物的产量。

 

只要韩国百姓相信了这产量的真实性,那韩国绝对不攻自破,韩国贵族们再怎么抵挡都没用。

 

他虽然不知道大王和国师要怎么做到这一点,但他绝不怀疑。

 

要不,我主动向秦王申请劝降韩王算了?

 

主动投降,和被迫投降,那可是两个待遇……

 

……

 

“爹,我问到了!”

 

一座大宅里,一个青年抱着一炉刚买回来的小笼包快速跑进了自己父亲的院子。

 

一边和父亲分享着这种东西,一边说着打听来的消息。

 

国师府可以允许任何商行购买食品加工技术,哪怕六国的商行都行。

 

只有两个要求:

 

第一,证明你有足够的粮食。

 

第二,绝不能违反秦国律法。

 

“爹,国师可真是大好人啊!”青年大喜:“先是开放商业政策,又大力宣传新农种,现在又拿出这么多好玩意,还不限制购买资格!”

 

“我们只要拿到一些技术,比如那白糖,绝对能抢占……”

 

他眉飞色舞。

 

但他对面,中年男子在思考过后,眉头越皱越紧。

 

“没用!”

 

“为什么?”

 

“耕地红线!”

 

青年一愣。

 

朝廷规定了大部分土地都必须用来种植口粮,那些经济作物都是贵族官员们私底下偷偷种的。

 

现在多出这么多食品技术又有什么用呢?

 

粮食产量跟不上,又怎么造?

 

就算是买,许多人还不相信新农种呢,哪怕是有了以小麦为原材料的那些食品技术,人们交完税后连吃的都才堪堪满足,又怎么可能冒着饿肚子的后果把口粮卖掉?

 

中年男子站起身来,踱步思考着。

 

忽然,他好像想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