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满朝公卿,命有几何?!
天黑时分。
在千里之外看了大半天的两人终于回来了。
乐行在熟悉过后,彻底投入到了对东胡的各项改造当中,而东胡王给了他绝对的支持。
随着夜色来临,东胡王为乐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篝火酒宴。
桌案旁,嬴政陷入了对该如何更好的攻取这天下的思考,因为东胡的崛起是一个能利用的点。
和平演变六国的同时,该如何把东胡也加进来达到教育意义?
只有教育意义,因为没有威胁。
这时,一只羊腿伸了过来,上面还泛着一丝油光。
“哪来的?”
“东胡王赞助的。”
嬴政叹了口气。
还是他好,啥都不用想……
李缘打开了殿门,让等候在外的锦陇拿来了小刀、案板、碗筷、调料,他又找机会去借了半只羊——想必热情好客的东胡王不会介意少了一点食物的。
庭院里,两人正准备开吃,得到大王和国师一起出殿消息的李斯就赶过来了。
嬴政招呼他一起入座。
“大王,驻乌孙使馆传来消息:乌孙国使者带着十六个小国的重要人物一起来秦,按照路程,他们大概会在三日后到大秦边境。”
嬴政想了想,轻笑一声。
乌孙国怕是借着大秦的影响力在西域大肆发展,如今带着这些收了的小弟来大秦认大哥了,生怕秦国对此不满。
这恐怕又是那个陈京的主意,说服乌孙王时他可能会说:
不过就是带着使者去走一趟,顺便让那些小国安心,他们乌孙确实是得到大秦认可的小弟,有助于乌孙发展势力,还能试探下月氏的底线等等借口……
但不管有多少借口,这对大秦来说,都是提升影响力的一个好机会。
影响力这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许多国与国打交道的场合、甚至是两国子民做生意的时候,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正常流程接待吧。”
嬴政说:“不过这接待的人得考虑一下,乌孙使者是谁?”
“乌孙王的长子为正使,陈京去之前乌孙处理内政最好的一个大臣为副使,同时还带了一帮贵族子弟,说是让他们提前来大秦熟悉情况、准备明年的学宫入学的。”李斯神情古怪:“这个长子在乌孙国内已经被内定为下一任乌孙王了,但乌孙王却将他派了过来,倒还真是对我大秦放心得很。”
今年的学宫入学已经结束了,明年的入学还有好几个月呢,这么早派过来?
无非是用来当质子的。
在之前乌孙和大秦的约定中,大秦并没有要求乌孙派过质子——虽然那些在学宫里的权贵子弟就是质子。
李斯也曾经问过大王为何不要求,但嬴政回了一句:有月氏在,所有乌孙人皆可为质。
但现在,乌孙王或许是心有不安,或许是陈京劝说了,导致乌孙国主动加派质子过来了。
只是派大王子当这使者……
“正常对待就行。”
嬴政语气依旧淡定:“乌孙王和陈京都知道,大秦不需要对他们耍那些阴谋,这是大秦强大实力的自信。既然乌孙如此讨好,那到时候,让廷会官阳沐去城门口迎接一下吧。”
你别管这廷会官是不是个具体管事的,你光看他等级就行了。
廷会官来城门迎接,也算给他们脸了。
李斯记下了,正准备说下一件事,锦陇却将一盘削好的羊肉送到了他面前。
李斯赶忙接过,自己先吃了一片后才说:“另外,韩国那边出事了。”
“下午时分,玄衣卫报告,韩国南阳郡内发生了一起……斗殴,一百多人冲击了一个县衙,似乎有不臣之心。”
在玄衣卫的报告上,这就是以‘斗殴’为名记载的。
可谁家的斗殴是一百多人打上县衙的?
而且玄衣卫送来这情报,本身就表明他们认为这事很重要,只是这称呼……估计是玄衣卫的特例吧。
至于南阳郡。
其实在战国时期,被称为南阳的地方有很多。
鲁国有个南阳在泰山以南,晋国时有个南阳在太行以南,魏国也有个南阳,而韩国和楚国也有个南阳……
但楚国的南阳被秦国于昭王时期打下来了,并且设置了南阳郡、治所宛县(今河南南阳)——这个南阳也是自此后大部分朝代认可的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