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枸杞不好喝

第136章 航天合作与阳电子炮(二合一)(第2页)

 “倒也不用完全重新设计,我们航天部有相关的技术积累。”

 这种事情,能全让陈泽的公司包揽了,那他们航天部还混个屁啊。

 所以,新型航天飞机的设计,必须有他们的参与。

 再说了。

 他们也不是啥技术都没有,国家近年来对航天事业的投入,让航天部门有了不少成果。

 不管是最近研究出来的物质投射器,还是早就已经试飞多次的无人亚轨道航天器,或者是之前进行太空救援的飞行太空舱,都是航天部下属研究院的成果。

 这些项目的成果,可能在技术层面上没有陈泽的空天战机技术强,可对于人类目前的航天科技来说,也都是顶尖技术,并且是有完整体系的顶尖技术。

 就算是航天飞机,他们也不是没研究过,只不过造价太贵,没必要搞而已。

 那个无人亚轨道飞行器,就是航天飞机的简化版。

 如果能够吸收空天战机的相关技术,并且对原本的技术进行升级。

 新型航天飞机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这也是航天部提出新的登月计划的原因,要是技术不成熟,拖个十年八年的造不出来,那不是扯淡嘛。

 “啊……对对对,互相学习,合作共赢。”陈泽也反应过来了。

 之前是他说错话了。

 要是什么事情都让他做了,岂不是显得对方很呆,这种事情不能干,费力还不讨好。

 谈完了航天飞机的研发问题之后,航天部的大佬又说了一个新的项目。

 太空生物圈。

 这个生物圈技术,就没那么简单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表面功夫,搞一个能在太空中种菜的大棚,那很简单就能搞出来,并且有完整的技术。

 但要是搞一个真正的可循环生态系统,那面临的问题可就多了。

 光是一个循环问题,就能让人头秃。

 并且这个循环,还分为内部自循环和外部干涉循环。

 很明显。

 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想要让生物圈达到自循环,那根本就不可能。

 甚至连干涉性的循环都做不到。

 他记得当年毛熊和鹰酱,都进行过相关的实验,其中坚持时间最长的生物圈,也只坚持了两个月就崩溃了。

 不说动植物的自然循环问题。

 光是氧气、光照、微生物这三个关键要素,都达不到平衡。

 “生物圈我知道,但这个项目,为啥不找农科院。”

 陈泽是能拿出相关的生物圈技术,可是对外来说,他这里并没有相关的研究积累。

 “生物圈的实验,咱们国内也进行过研究,不过问题很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科院对于航天领域不是很了解。”

 懂农业的不懂航天,懂航天的不懂农业,两者都略懂的人又不懂物理。

 所以说太空生物圈的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交叉学科,而且还是一个从未开辟过的领域。

 航天部之所以把这个项目交给陈泽,主要是看到了陈泽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在基因和遗传领域的强悍实力。

 渐冻症的治疗,这段时间已经火出圈了,越是懂行的人才越明白,这里面的技术含量有多高。

 虽然生命科学与农业不一样,但有这么强悍的基因技术,想要研究植物的转基因,也不是很

困难。

 目前航天部对于太空生物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甚至连生物圈出产的产品都不需要考虑食用。

 他们只需要一个有简单干涉循环,不会轻易崩溃的太空生物圈就行了。

 所以,他们表示可以让陈泽使用转基因等相关技术,只要植物能在外太空活着,对外界的干涉依赖越少越好。

 “行,这个就交给我们公司吧,正好我的公司在这段时间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员进行招聘,顺便再招收一批农业专业的研究员也挺好。”

 陈泽没有打包票,只是表示会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

 成功肯定是会成功的。

 但具体什么时候把研究成果拿出来,那就要看陈泽的想法。

 反正在月球基地建好之前,他肯定能拿出相关的技术来,不会让月球种地成为空想。

 陈泽跟大佬谈好了大方向的问题,剩下的细节就需要下面的人去补充了。

 不过那都是小问题。

 中午。

 陈泽留众人在厂区食堂的小饭厅吃饭,然后又带着他们参观了一下旁边深蓝航天的生产和制造车间。

 等大佬离开之后,剩下的人就开始跟陈泽公司的人员进行细节方面的拉扯。

 陈泽没有管这些事情。

 他把底线订好,把大体意思和方向告诉了公司的人员之后,就带着马院士去实验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