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自适应基因与进化基因(二合一)
拿到技术资料后,陈泽就找到基地基地的负责人,让他帮忙安排几位研究员。
这种技术对于陈泽来说,已经不需要进行睡眠学习了,只要简单的看看,搞懂其中的技术,就能直接上手。
不过他从系统中兑换的只是技术,并不是盾构机的设计图。
不是没钱兑换,而是没必要。
除了两种技术之外,盾构机的设计问题,完全可以轻松解决。
并且在使用了这两种技术之后,新型的盾构机没必要搞的那么复杂。
基地的负责人,在接到陈泽的申请之后,马上就给他安排了相应的人员和实验室。
在这些研究员的配合下,用了不到五天时间,陈泽就把这两种技术给掌握了。
接下来就是配合这两种技术,设计全新的盾构机,正常来说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有月神帮忙,设计工作可以说是非常简单。
给出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把各种设备的性能和参数提供给月神,并提出设计要求和理论参数,然后就可以让月神进行设计了。
设计图搞定之后,陈泽就直接交了上去,剩下的事情他就不管了。
至于他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就设计好全新的盾构机的问题,上面也没当回事。
陈泽有人工智能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毕竟研究院和公司大几千人,每个人都能够联系小月秘书。
巅峰时期小月秘书同时监管上百个项目组,安排全公司的事情,并且还能二十四小时在线。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小月秘书有问题,绝对不是人。
具体是什么,时间长了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毕竟人工智能又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最多就是惊讶一下小月的智能程度。
但小月目前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逻辑问题,也不是很过分,不能说呆板,只能说不并能完全模拟人类。
像这种的语言逻辑模型,国家也有。
早在12年的时候,国家就主导过一个人工智能项目,叫做城市大脑。
后来这个项目被拆分。
一部分并入东数西算和大数据云计算两个项目,另一部分则纳入军方的未来智能化战争指挥体系。
后来的湛泸系统和千手观音系统,都是出自于这个项目,但这两个系统还都不是什么核心,真正的核心是代号为伏羲的大数据神经元智能系统模型。
也就是目前这个基地的主脑。
其运算效率和智能程度肯定没法跟月神比,但在语言逻辑这方面,并不比月神差。
背后国家,有全国网络信息数据组作为学习资料,再加上有语言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
伏羲在语言模型还是很牛逼的。
但是运算能力就不行了。
这是受限于技术,不能跟月神的比,系统中购买的超算平台,其性能远远超出伏羲的主机。
上交了图纸之后,陈泽就离开了基地。
这里没啥意思。
到处都在进行扩建,吵得很。
这个265工程基地跟火种基地比起来,还是火种基地更完善,这里之前虽然也是绝密基地,但更偏向于军事用途。
所以这个基地的交通很方便,能直接坐火车,还能开车进入地下核长城。
回到厂区。
陈泽先是跟登月项目组联系了一下,看看登月车的制造情况。
还不错,已经把轮胎搞出来了。
嗯。
不要以为轮胎好搞,这类能够在月球上使用的轮胎,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一是重量必须要轻,第二是物理和化学结构稳定,第三是能够抵抗高温和超低温,第四是耐磨缓冲性能要优越。
除去这些必须要达到要求的硬指标以外,轮胎的附着能力、抓地力、使用期限等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所以说,轮胎这东西在登月车项目组内,属于相当难以攻克的难点。
至于其它登月车的车载设备和维生系统,都是有相关技术储备,修改一下,测试一下基本就能拿来用。
既然登月车那边一切顺利,陈泽就把精力放在另外两个项目组上。
电推引擎的核心问题还没有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