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章 太子怂了?

 从大宫门始,至前殿终,

 那条由雨花石铺成的甬道两侧,摆满了三足绣绿烛台,

 侍女太监们,在大黄门玉狗儿的指挥下,穿行在黑暗中,于绿烛台后站定,及时检查着蜡烛,避免神武宫黯淡下去。

 卫伉调过来十数个羽林军帮忙,把司马迁史馆内的逐年官吏原本,全部顺着甬道,输进了前殿。

 元光,元朔,元狩。

 张贺与张安世二兄弟,在前殿门处将原本接过,先按照年份分好再向后传。

 第二条线上,是金日磾、苏武、卫不疑,他们粗览一遍把关键信息记下,各自分类在所属官员下,

 最后一道,则是董仲舒和霍光,取关键信息再审核一次。

 其工作内容极其繁琐复杂,这是前朝从没有过的考核法。

 秦汉之时,最多也就是上计制度,要求地方官员在年初时把自己的年度预算都记在木券上,

 包括户口要丰实多少,、垦田的年产量、赋役能出多少人...

 记录下来后,将木券一分为二,一份留中央,一份官员带回地方比对做事,

 年底再把木劵合一考核。

 这是对地方官员的经济考核。

 可太子据所说的政绩考核,在如今的汉朝,并没有过。

 更狠的是,他要逐年溯源的追查!

 将官员政绩全部量化,每个人干了什么活做了多少事,一目了然。

 “殿下,三公九卿全部整理好了,您先看着。”

 刘据从霍光手中接过,

 目光落下的第一人就是大舅卫青!

 足足用了九个竹简!

 刘据仔细看过去,

 大舅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只要是父皇安排给他的事他一定都认真对待。

 就算是在地狱级的考核下,大舅都挑不出一点毛病!

 “不愧是大舅啊...”

 又稳,又可靠。

 将大舅的政绩简牍抱到一边,接下来就是大司农,表哥霍去病。

 “小光。”

 “殿下,在呢~”

 刘据举起一道孤零零的简牍,茫然看向霍光,

 “表哥的是不是还没弄完?”

 霍光有些汗颜,

 “殿下,弄完了,这就些。”

 “就这些?”

 刘据翻开看看,

 与大舅的政绩比起来,表哥的政绩只有一卷也就算了,关键是连一块竹简都没记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