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章 刘据的忧虑(第2页)

 刘据不多言,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挥挥手,玉狗儿只好退下。

 宫内彻底无人后,安静到了极点,白天有太多杂事扰乱思绪,在夜里就不一样了,刘据发现自己很适合熬夜。

 重新执起户簿,

 在宫内存放的各年开支,都是刻在简牍上存放的,相比于纸,简牍更易保存,若保存得当的话,上千年都不会烂,

 但简牍的问题就是笨重,为了方便平时取用查看,又在纸上抄录了一份,

 任何事最难的时期,都是从零到一,纸张已经出现了近十年,发展到现在,相较于最开始出现的时候,要更加光滑平整了,粗看一眼,与现代的纸张基本无异,

 当然,要做到现代纸张那般光滑,以如今的技术条件,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也足够让天下人推崇了,

 反复查看户簿,刘据更加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以长安为都城,在转运天下粮草时的损耗,是个惊人数字!

 西汉的税赋制度,分为四类,

 田税,人头税,徭役,商税,

 每一个税种内容,都存在着巨大问题,刘据的各种改革,步子迈得太快,让他一时难以大改税制,

 但刘据知道,各种各样的难事都要在自己一朝做完,再之后,牛儿接过社稷也能轻松许多,

 这里只说田税之不合理。

 西汉中央对天下各地的税收,常制为十五税一,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其收成的总额取十五分之一,

 一地的粮食收成,若为一千石,朝廷就要取约六十七石。

 但,朝中官员,基本无人说过一件事,

 这十五税一,是按照农民在当地交完之后开始算?

 还是说,以运解到长安开始算?

 注意,

 二者可是天差地别!

 若是从当地交完就开始算,那农民只要交完大约百分之七的粮食,其余事就和他没关系了,至于这些粮食,运到长安后能剩多少,那就是官员的事。

 可若是从运到长安开始算,就是说,粮食运解到长安时,入国库

的必须是百分之七的足额,那地方老百姓只交百分之七的税,是完全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