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 章 圣君之资(第3页)

 群臣眨巴眨巴眼睛, 

 对陛下说的话更不明白。 

 若陛下说,对长安、对大汉基业贡献最大的,是开国公卿,是他们的先祖们,他们或还能明白,

 可,大汉子民是什么意思? 

 他们对大汉有什么贡献了? 

 民可使由之,万民是羊,若没有他们这群牧羊的人,早就不知乱成什么样了! 

 这让世享缵缨的官员,有些不快, 

 就好像陛下不感恩牧羊的人,反去感恩羊群一般。 

 百官的反应,被坐在龙椅上的刘据一览无余, 

 不过,刘据并无什么反应, 

 只是暗道, 

 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差别,比人和兽还要大,想要他们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在此处也不必同他们争论, 

 争论的结果只会是,百官应和着“陛下说得对”,可到底是口服还是心服,却无从考究了。 

 有智慧的先贤,应早就看到了此处,如管仲叁其国伍其鄙,将天下分为了士农工商四种,各司其职,互不侵扰,这便是最稳定的模式。 

 想到这,刘据又想到了曾看过的一部史论著作,里面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华夏没有阶级,只有流品。” 

 此言也有他的道理,流品的“品”,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品。” 

 大致意思就是,古代华夏阶级没办法清晰形成,因为在华夏人的观点中,你有多少钱,并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读书人从来都是最尊贵的,这就是流品。 

 财富、权力不能带来读书人的气质,如吴国吕蒙,哪怕身居高位,也会因没读过书被人看不起, 

 而读书人的气质,却可以带来财富和权力,这在其他的文明中是鲜有、不常见的。 

 可是,流品的出现,并不在行世卿世禄制的两周,也不在举孝廉的汉朝,更不在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