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7章 为父者(第2页)

 太子进缓缓睁大眼睛,豁然开朗,黑亮的瞳孔又闪动泪水,有种孤独后被人理解的幸福感, 

 刘据叹口气,他想到此处,也颇为不易, 

 要将百姓当做是一个群体,还是当成无数个个体, 

 听起来抽象,却深含哲学意味。 

 普通人自不用考虑这些,只把每个人当做独立的个体就是,因为普通人的身边都是有身份的独立个体,如父亲、母亲、朋友、老师。 

 但官员却不同,君王更是不同, 

 在下达政令时,要将百姓看为群体,还是个体? 

 周官所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称呼地方的大官员为牧,管理地方称为牧 民。 

 就拿草原上放养牛羊的牧民而言,管理羊群,只要是将羊群看为一个整体,哪个疯子会去关心具体每一匹羊的感受?除非是个别的羊出现了特殊情况。 

 太子此番选择,表面上看起来是愚善,核心问题却是还没有代入到管理者的身份。 

 若其他皇帝见到太子如此愚善,大多是责骂怪罪,却不能对症下药,可刘据不同,别忘了太子进的敏感是遗传谁的, 

 “爹,孩儿还是不明白,那到底应何时将百姓看为羊群,又该何时将百姓看成是羊?” 

 刘进的话将刘据问住。 

 这问题根本没法回答,完全是凭直觉的转换,这种感觉是没办法教导的, 

 想了想,刘据问道, 

 “你可知诸子百家,与寻常人有何不同?” 

 “他们都是大才,春秋战国大争之世,各家著书立说自成一派,是能青史留名的人物,他们写的书,过了这么久,我们还要看呢。” 

 “你这么说倒也没错....” 

 刘据想到了轴心时代的说法,后人将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三百年的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在完全不同的地理区域间,如中国、西方、印度,同时出现了影响人类进程的思想家。 

 中国的不必多言,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诸子百家,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种哲学家,还有印度的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