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9章 精诚之人


 相国对于汉代丞相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第一史书《史记》提笔钦定萧相国和曹相国,此后汉丞再难有相国。 

 萧何汉承秦制,曹参萧规曹随。 

 说简单些,就是顺着秦国一条路子延续下来的, 

 在旁人看来,这有什么的?不就是照抄吗? 

 其实不然,光是这一个选择,就足够奠定萧何、曹参的伟大。 

 向被你打败的敌人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 

 周代商,秦代周,无一不是代表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要舍弃一切旧时代的东西,于是有了从头到尾的大变革,春秋战国是中华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变革的时代, 

 楚汉争霸之际,反秦是政治正确,但萧何明白,秦朝的制度是对的,不光是对的,这一套东西承袭下来才是最珍贵的。 

 他不但能在反秦的大浪潮下,选择学秦,还能说服汉君臣去学习, 

 曹参也是如此, 

 他因为相碌碌无为总被别人非议,什么都不做在朝堂上是很负面的评价, 

 政策可以无为而治,官员却不能无为。 

 就算犯错、瞎做,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不然的话,身为官员的存在感在哪? 

 就连曹参的大老板惠帝都不理解,想着,你天天什么都不干,是不是这丞相谁来当都行? 

 这种不解愈发积累,终于有一天,惠帝忍不住问曹参了, 

 曹参淡然道, 

 您不如高皇帝,我不如萧相国,多做多错,不如不做。 

 这才是大智慧,并且是充满勇气的大智慧。 

 斗阵疆场、横刀立马固然精彩,但智慧的光彩也并不逊色。 

 萧相国真心诚意的向敌人学习。 

 曹相国先知已不如人,然后,不因政绩而胡做,循规而至。 

 二者,故称相国。 

 “霍相国。” 

 项姓老者情真意切唤了一声, 

 他是经历过文景之治的,所见无数奇才如流星般划过,甚至他手中鸠杖更是被贾生亲手所赐,贾谊为王者之佐,就是此等人物,都不及丞相,更不及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