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 章 收割世界(第2页)

 “你与他们先说。” 

 “是,陛下。” 

 将蒲桃锦的事说过后,金日磾和刘屈氂都屏住呼吸,内心大震, 

 刘屈氂要替皇室发言, 

 强压住语气中的激动,道:“如此良机必然要做!” 

 金日磾缓缓点头。 

 做,这个大方向是没问题的。 

并且是通过贸易来做,而不是战争,战争是最后手段,也是性价比最低的手段,将大军输送过去所消耗的钱粮就是天文数字,是空降到大宛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并且,武力征服后,也没有政治资源治理,只是发泄一通,杀杀抢抢,做不到利益最大化。 

 倭岛、朝鲜、草原的一部分虽已经纳入大汉领土内,但还没实现完全控制,毕竟存在大量的本地人,与中原的治理方式仍有差异。 

 至于对身毒的控制,那就更微弱了,最多是强于藩国,类似于殖民控制。即便这样,仍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没办法,交通和通讯方式都太不便利了。 

 对于更遥远的西方,征服可以,要想完全武力控制是痴心妄想,反倒不如是经济控制, 

 在场的几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见金日磾没多说话,少府刘屈氂垫了垫腿,试探问道, 

 “陛下,是否要收回蒲桃锦织法?” 

 此言一出,金日磾和司马相如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刘屈氂的暗示,在场的人都能听明白, 

 皇室收回蒲桃锦的织法,就是皇室要独吞这头大肥羊,挣得钱都入少府,这就与旁人没关系了! 

 若皇帝还是刘彻,此时定毫不犹豫的点头, 

 刘据想都没想,摇头道, 

 “不必。” 

 金日磾长舒口气,他真怕陛下起了贪念,皇室经商是竭泽而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下都是圣上的,再将织法私交于皇室去做,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气了,是为家天下, 

 幸好陛下不是格局那么小的皇帝。 

 “是,陛下。” 

 刘屈氂面上看不出喜怒,平淡点头应下。 

 “但.....” 

 刘据再次开口,让众人又把心提了起来。 

 “织法谁去做无所谓,万不可流到海外。” 

 刘据特意强调。 

 汉丝绸能畅销海外,甚至难以被模仿,有两点原因,一是对技术的绝对保护;二是汉养蚕之法。 

 就算混乱如十六国时期,各国都打破了头,但仍有一条底线为各国遵守,那就是严禁将丝绸技术和蚕卵带出中原国境。 

 如此暴利的商品,难道外国就不馋吗?人家就不能自已做吗? 

 后来人家也会了。 

 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王城东南五六里,有麻射僧伽蓝,....... 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也,命使以求。 

 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 

 古代有严格法令,将蚕卵蚕桑,带出境是死罪,这是砸锅的事!后来于阗国有位君王,一门心思想搞到中原的蚕卵,求亲于分裂政权中的一国公主,公主出嫁时,将蚕卵藏在头发里带出去了,自此,外国人也开始种桑。 

 前面提到的波斯,是汉与罗马的交易中转站,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高价收取汉丝绸,再以更高价卖到罗马,这生意可以说是最挣钱的买卖都不为过,只需要倒一手货,便可赚的盆满钵满! 

 可长此以往,波斯商人起贪心了,如果我们自已能做丝绸,不是挣得更多吗?正好五世纪时,中原的养蚕技术流出,波斯开始研发自已的丝绸,称为“波斯锦”, 

 虽远不如汉朝最顶级的丝绸精致,但其品质,收割中层以下的市场足够用了,中国海外丝绸贸易大受打击,丝绸逐渐退出大宗的行列,只剩下了瓷器和茶叶为大宗。 

 一直到清末,华夏的商品技术该流失的都流失的差不多了,都沦落成这样了,竟然还能收割英国的财富,造成英国财富大量流失, 

 就离谱! 

 可惜的是,中原皇帝一直不屑于海外贸易,哪怕最有海贸意识的朱棣,派出郑和船队的主要目的,也仅是为了装逼朝贡和收购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