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 章 大汉殖民战略(第2页)

这三种,刘据反而最喜欢第一种,他也最适合打一种,为什么?他手下的汉军强啊!

可,也只能是想想,时代交通的局限性,让他只能打几场关键战役,没办法连续征战,而打过之后的治理又成问题,刘据早就明白,以现在汉朝的能力,最多直接管辖到身毒,都是极限了。

所以,刘据想要殖民。

先控制住,之后的后人,想怎么继续,刘据就不管了。

就相当于,刘据把食材都给准备好,后人怎么做,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大舅最先能想到之前对藩属小国的治理,也是一种“殖”,就说明刘据的功夫没白费,

在大外甥鼓励的视线下,卫青继续道:“之前那种法子不好。一群熊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他们,我们也费力,他们还不长教训。”

对这事,卫青最有发言权,他是和刘彻一起经历过草创年代的,周边小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任凭大汉单独对上哪个,都是毫无悬念的碾压,可也架不住一起在你耳边嗡嗡嗡啊,

“陛下,末将想的是,我们可以在海外开战,但不能为了打而打,总要得到些什么。”

刘据大感惊喜,

什么是ssr武将,就是他有无限的成长性,以及可以适配任何时代,

大舅已经开始觉醒了,

他最先意识到,以后的战役,会和之前的战役完全不同。

“此前中原的任何战争,打了就能得到,但,以后在海外开战,未必会是这样,大汉难以跨越遥远的疆域治理,只能换种思路,就是用殖。”

不知不觉,李敢也听了进去,卫青说话,就是给人一种安心感,让李敢恍惚回到了阴山的军帐内,

那时的身份定位,对他而言是最舒服的,

霍去病面容严肃,也少了与大舅的争胜之心,开始认真思考要如何能帮到据哥儿,

不能为了打而打!

那为了什么?

毫无疑问,是海贸。

难怪据哥儿选得海外第一人选是张骞,不是我,也不是大舅。

有了海贸的主线,打仗就有意义了,而不是简单的劳民伤财。

霍去病:“让商人认领海外军队,我们不怕他们造反,等到他们真有异心的时候,都不需我们动手,只要敢摘了名字前大汉的招牌,当地的人就会生吞了他们。

同样,我们要对出海认领军队的商人严选。”

霍去病顿了顿,继续道,“在海外,他们更要当商人。”

“不错。”

刘据点头。

“陛下,”李敢有些疑惑,“何不将大汉的子民,直接送到倭岛上。”

李敢所言,是直接的殖民模式,占有土地,重新在那生活,刘据不是没想过,但,实际的可操作性,几乎为零。

没等刘据回答,卫青摇头道:“没戏,你看朝鲜移民过去多少?”

李敢噎住。

收服的朝鲜,在陆路和大汉接壤,那都没移民过去多少汉人,过去的汉人也都把朝鲜的耕地占了个干净,朝鲜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倭岛了,

华夏人有浓厚的乡土情怀,这一切都是根源于农业民族的属性,农业就需要有固定的耕地,

为了保护耕地,有了城池,

为了保护农业,有了大一统的制度,

一切的一切,都出自于“耕”字,

让汉人背井离乡,彻底住在海外,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和去海外经商又不一样,是要背井离乡的去生活,

除非是有足够的耕地,耕地吸引汉人,但是,显然倭岛不具备这种吸引力。

看似有几种殖民模式可供选择,实则能施行的只有一条路,用商品来经济殖民,在这个时代只能做到如此。

“据哥儿,我有些想法。”

沉思片刻的霍去病,忽然眼睛大亮,

“你说。”刘据鼓励的看向表哥。

他太需要大舅和表哥的独立思考能力了。

因为真要到海外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张骞这种,事发突然,根本来不及和刘据传报,也没时间等刘据回话,只能自己做出判断,这极考验当家人的能力,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