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科举(第2页)
王举人说道:“李兄何必太过谦虚。依李兄的才学,即使恩科不中,今年的秋试也势必是要中的!”
李举人哈哈大笑,意气风发,这个王兄前一句话说的不太中听,但是他的后一句话说的不错。
朝廷能开恩科,自然就不可能免了秋试,所以,他们今年有两次科举入仕的机会。
李举人笑道:“王兄!你我共勉!”
回家读书去也!
李举人和王举人都这么兴奋了,那宋举人和刘举人也肯定高兴啊!
其实,朝廷开恩科,最高兴莫过于江南的士子们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啊!
大明朝最初的科举考试,就是因为经常被南方的士子们霸榜,才不得不分为南榜和北榜的。
和北方只有一个有名气的顺天贡院相比,南方有名气的书院就多了。
南方的两浙地区,自古就教育领先,文化昌盛,官学兴隆。应试能力独步天下。
其中的江南贡院、无锡东林书院、扬州安定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和杭州诂经精舍的名气都大得很。
尤其是无锡的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就挂在他们的依庸堂内。
东林书院开办的补习班,不但教学质量高,应试经验丰富,还擅长押题。他们曾经垄断了明朝末年的科举考试很多年。
现在,他们的进士考试补习班又开办起来了,又开始押题了。小银子“嗖、嗖、嗖”的钻进去了。
平民百姓和读书人都很欢乐。
大明朝原来的那些王爷和勋贵们,知道了圣旨的内容,就很尴尬。
北京城里面的勋贵们已经尴尬完了,不尴尬了,他们早就接受了眼前的事实。
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幸运,至于自己的家族,以后能不能再兴盛起来,那就要看自己家子弟们的本事了。
大明朝的王爷、勋贵们,散居在各地的只有那些王爷。
有爵位的公侯伯爵,基本都是居住在南北两京。这里多繁华啊,是不是?
除了那些已经没落了的勋贵,谁能不喜欢居住在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