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对比我家公子来说还是差的太远(第2页)

 “朕必会将大汉带上新的高度,也让那句曾经响彻前世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响彻这方世界!” 

 李志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而此时在七宝如意楼正中央的诸葛新却并未理会周围众人的嘲讽,反而是眸中满是自信的吟起自己的诗。 

 “每于佳境忆伊人,夜半沉吟梦里身。 

 灯影微明风乍起,窗痕斜透月新伸。 

 几番欲说心如结,一缕相思情渐真。 

 可是今生难得福,无缘再证那宵春。” 

 话音落下,场中众人听后纷纷一愣,随后在心中纷纷忍不住暗赞了一声。 

 “好诗!” 

 在场之中肚中稍微有些墨水的人,都能品出这首诗中描绘的真情实意。 

 特别是最后几句,几番欲说心如结,一缕相思情渐真,可是今生难得福,无缘再证那宵春,更是将诸葛新心中的爱慕抒发的淋漓尽致。 

 百里婷听后也是点了点头,七宝如意楼举行这场诗会举行了这么久,终于出现了首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诗。 

 若是再没有任何名篇,只怕今年七宝如意楼举办的这场诗会就成为整个京都乃至大汉的笑谈了。 

 “敢问公子,这首佳作可有名字?” 

 诸葛新正享受周围众人震惊的反应,心中也是无比的畅快,拱手说道。 

 “此作在下取名为《赠婷语》。” 

 听到如此不言而喻的名字,百里婷不禁俏脸微红,随后对着诸葛新道。 

 “多谢公子厚爱,公子大才,奴家感谢公子支持。” 

 “弟子不才,师从大儒孔连达,家师乃是名冠京都的饱学之士,在下不过学得师傅十之一二,作出拙作能得百里小姐心赖实属在下之幸。” 

 原本因为百里婷的另眼相看在场之人还有几分吃醋,可听完诸葛新的话,全都是是惊愕不已。 

 只因诸葛新这人在场的众人没有听闻,可他师傅的名头,不说在场之人,便是大汉三岁顽童都曾听过其名号。 

 因为他不愿入朝为官,只是在京都开设了白鹭书院教书育人,可其名号丝毫不逊色于当朝的上柱国刘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