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登月版空天飞机下线(第2页)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下旬,暑假即将结束,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启。乔瑞达和杜青青开车返回京城一趟,去北大报到,缴纳了新学期的学费。乔瑞达少有的出现在实验室,陪着一众师兄师姐,做了几天的实验,在王院士面前,刷了刷存在感,顺便提交了一篇量子计算方向的论文,然后继续请假闪人了。在整个北大校园,读研读到乔瑞达这样,半年请一次假,一次请半年的,也是没谁了。不过谁让乔瑞达的身份特殊呢,有一个全国首富的头衔在,又有那么多的高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即使在苛刻的导师,也说不出不许请假的话来。
在京城待了半个月,处理完公司积压的文件和事务之后,乔瑞达辞别杜青青,再次返回了瑞达航天城,一头扎进生产车
间,继续推进登月版空天飞机的生产进度。
付出总有回报,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乔瑞达和瑞达航天、国家载人航天团队几百名科学家、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在九月初的这一天,两架登月版空天飞机,终于走下生产线,进入到了后续的试飞环节。
两架登月版空天飞机,分别命名为嫦娥号和奔月号,相比普通版空天飞机,登月版要更小巧一些。动力布局基本一致,都是下三后二,不过使用的是第二代的反重力引擎。这一版反重力引擎,针对月球环境做了专门强化,可以在不同重力环境下,正常工作,可以抵御月尘的入侵,在太空环境下,推力提升了50%,可以大副提升空天飞机的飞行速度,减少奔月时间。阿波罗系列飞船从地球飞到月球,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而嫦娥号、奔月号空天飞机,同样的行程,只需要24个小时就足够了,这就是第二代反重力引擎的强大之处。
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一个往返就是72万公里,这可比往返空间站,或者运送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什么的,远多了,原有的能源方案就有些不够用了。为了提升续航能力,登月版空天飞机内并联安装了三个方舟反应炉,用于供应反重力引擎、维生设施和各种仪器的电能消耗,添加一次燃料,理论上可以供应空天飞机往返月球五次以上。登月版空天飞机内部划分为三个舱室,分别是驾驶舱、乘员舱和货运仓。驾驶舱可以坐两人,分别是正副驾驶位,乘员舱可以坐三人,内部有壁挂式睡袋和卫生间提供,可以满足航天员短时间生活需求。驾驶舱和乘员舱都是加压舱室,中间有舱门连接,方便航天员轮流值班、休息。在乘员舱舱外面,安装有一个独立气闸舱和一个带伸缩舷梯的舱门,到达月球之后,方便航天员进出空天飞机。货运仓是非加压舱室,但是空间巨大,整个舱门可以向后方开启,落到月面上形成一个斜坡,可以方便物资运输,也可以供月球车行驶之用。
试飞前三天,登月版空天飞机,进行了多次滑跑测试,垂直升降测试,载货测试。确保没有问题之后,逐步展开低空飞行测试,高空飞行测试,出入大气层测试,长时间太空驻留测试。
半个月后,由嫦娥号空天飞机,执行了第一次奔月测试。此次奔月,没有航天员参与,全程依靠智能程序和远程遥控完成,旨在熟悉登月飞行线路,验证登月版空天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续航能力,为后续正式登月,做准备。测试伊始,嫦娥号空天飞机,搭载假人和模拟载荷从瑞达航天城起飞,历经一个小时的飞行,进入到太空,而后绕地球半圈,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引擎推力拉满,直奔月球而去。历经2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嫦娥号空天飞机,顺利到达月球附近,而后调整飞行姿态,开启主引擎,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反推减速,成功进入到了环月轨道。接下来的两天,嫦娥号空天飞机,一直在月球附近活动,进行了几次变轨测试,释放了几颗用于月面精确定位和通信的环月小卫星。完成任务之后,又用了一天时间返航,成功降落在了瑞达航天城。为人确保万无一失,相同的无人奔月测试,先后进行了三次,嫦娥号和奔月号先后远征月球,测试取得了完美成功。之后又进行了一次有人奔月测试,派了三名航天员上去,以测试维生系统、通信系统和各种生活设施、此项测试同样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