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来自远方的消息


 一个月的蜜月假期结束,乔瑞达将杜青青送回了北大,顺便去导师面前露了个脸,“老师,你找我有什么事儿?”

 王院士拉开抽屉,将一份文件拿出来,放到乔瑞达的面前,说道:“你小子,终于舍得来学校了。来把这份直博申请书签了,再准备一篇分量足够的论文,做为毕业论文,剩下的就准备明年答辩拿博士毕业证吧。”

 看着面前这份直博申请书,乔瑞达有些摸不着头脑,“呃,老师,我记得我现在还只是一个读研二的学生吧,就算提前毕业,也只能拿硕士文凭,什么时候变成博士了?”

 “你这家伙集成电路相关的顶刊论文发了有好几篇了吧,跨专业去搞可控核聚变,随随便便就把聚变发电站搞了出来,聚变相关的论文也发了好几十篇,发完《自然》发《科学》,全部是第一作者。就你这成就,当个院士都绰绰有余了,结果你到现在还只是一个在读研究生,这让那些一篇顶刊论文都没发过的专家教授情何以堪。学校经过综合考量,决定让你提前毕业,并直接颁发博士学位。”

 聚变实验堆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并网发电之后,参加聚变实验堆研发、建设、和调试的那帮研究员,终于有了清闲时间,整理这段时间的收获,先后发表了上百篇论文。除了最核心的一些技术做了保密处理,其它相关技术,申请专利之后,基本上都写成论文发了出来。由于这些论文,观点新颖,数据充足,涉及到热点领域可控核聚变,又有成绩支撑,可谓干货满满,绝大部分发表在了国内外的顶级期刊上。由于整个聚变实验堆都是乔瑞达提出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很多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也是乔瑞达带头研发出来的,因此这些发表出来的论文,绝大部分通讯作者都是写的乔瑞达的名字,50%以上第一作者,同样是他的名字,到了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才有所不同。

 “原来如此,我就说我研究生读的好好的,干嘛要提前毕业,原来是我的成就太大,发的论文太多,让某些名不副实的专家教授,坐不住了,这才有了这么一出。好吧,我接受学校的安排,明年毕业是吧,我会准备好毕业论文的。”说着,乔瑞达拿起桌子上的签字笔,在那份直播申请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你这么理解也没错,不过更重要的是,你的学术水平,确实达到了博士这一等级,给你发一个博士学位证,也是实至名归。对了,还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一下,学校把你的可控核聚变发电项目,报了上去。如果不出意外,明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你一个名额。另外明年的院士增选,我想找一些老朋友,一起将你推荐上去。”

 “呃,老师,据我所知,获得中科院或者工程院院士头衔的,最年轻的也有45岁了。我还这么年轻,就去评选院士,这不太合适吧?”凭借可控核聚变项目,乔瑞达获得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算是实至名归。但是刚刚博士毕业,就马上当选院士,这就有些太夸张了。更何况乔瑞达今年刚刚24周岁,到明年也不过25周岁,25岁的院士,谁见过。

 王院士拍了拍桌子,霸气的回复道:“评选院士看的是学术水平,看的是研发成果,而不是看谁的资历高,谁的年龄大。就凭借你发表的那些论文,取得的众多成就,给一个院士头衔完全合情合理。再说了,谁也没有规定,年轻人就不能参加院士评选,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如果你实在觉得才不配位,就趁着这段时间,多搞一些项目,多发一些论文,用实力一路碾压过去,让那些评选委员会的人无话可说。”

 “好吧,多谢老师厚爱,我会继续努力的!”王院士都拍桌子了,乔瑞达只得从善如流,任凭他老人家去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