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载人登月(上)

 按照人类目前的量子理论,一对纠缠量子之间的隐形传态,一旦遇到来自外界的观察,量子叠加态消失,量子纠缠就会消失,从而无法传输任何传统信息。很显然,小飞棍上的量子通信设备,突破了这种限制,在观察量子状态的同时,量子纠缠却没有消失从而实现了跨越时空,跨越宇宙星海的实时信息传递。从这一点来看,制造小飞棍的外星文明,在量子理论的研究上,很可能比地球人类更为深入。

 这些系统解析出来的资料,不但详细讲解了量子通讯装置如何设计制造,也解释了其工作原理。只不过乔瑞达不是主攻量子方向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非常的吃力。不过也不着急,瑞达航天近几年顶多在太阳系内转悠,对量子通讯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就算真的要用,也可以开金手指复制一套量子通讯设备出来,或者按照图纸依样画葫芦,生产一套出来。只要设备能用,哪怕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没关系。至于量子通讯的基础原理,慢慢研究就好,不着急。

 到这里,此次对小飞棍流浪小行星的探测活动,可谓是收获颇丰,重聚变发动机和量子通讯技术,都是星际远航的关键技术。瑞达航天掌握了这两项技术,不说走出太阳系,远征其它星系,至少纵横整个太阳系,再也没有技术瓶颈。

 小飞棍上,还有一些疑点,没有得到解答,首先就是小飞棍来自哪里,是太阳系临近的某个星系,或者更为遥远的星系。其次小飞棍是如何在短短千年时间之内,跨越至少几光年的遥远距离,到达太阳系的,以小飞棍如今的飞行速度,可做不到这一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来应该存储在小飞棍中部,一台类似电脑的智脑上的,奈何这部分设备,受到外来陨石撞击,损坏了。即使以系统的神奇,也无法还原一台破碎成亿万碎片的设备。正是因为控制中枢的缺失,小飞棍才不受控制的翻滚前进,时快时慢。

 当天下午,乔瑞达一直待在一号别墅,整理相关技术资料。两天之后,瑞达航天成立了量子通讯研发小组,和重聚变发动机研发小组,开始对外招聘人才,开展相关研究。得益于瑞达航天这两年闯出的名声,超高的工资待遇,招聘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大量量子领域和航天发动机领域的顶级人才,加入瑞达航天,共同推进两个项目的研发进度。有着乔瑞达提供的详细资料,研发进度飞快,远程量子通讯装置和重聚变发动机的实现,不过是时间问题。

 一周之后,二号探测器,受控撞击小飞棍。吸取上次一号探测器撞击失败的教训,此次撞击,控制更精细,飞行轨迹计算更精准,甚至把小飞棍的翻滚周期也计算了进去。最终结果也不负重望,二号探测器迎面撞在了小飞棍的中部。撞击的时候,两个飞行器相对速度超过了70公里/秒,撞击之后,二号探测器分崩离析,撞成了渣滓。小飞棍也受到了严重破坏,部分岩石外壳和内部铁块散落出来,飘散在了附近的宇宙空间。

 此次撞击,在乔瑞达这里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已经借助照片解析获得了小飞棍的详细资料。不过对瑞达航天却是意义重大,首先是验证了超远距离,航天器飞行轨道的精准控制技术。其次此次撞击之前,二号探测器在距离小飞棍只有几百米的位置,拍摄到了一些照片,并传输了回来,这对小飞棍的详细分析,意义重大。第三,小飞棍在此次撞击之后,也遭到了破坏,暴露出了些许内部构造,通过后续太空望远镜的远距离拍摄,就可以看到部分内部细节。

 时间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十二月,载人登月计划,进入到了最后七天倒计时。国家对这次载人登月项目,非常的重视,几乎启动了所有的渠道进行宣传。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公交站台,到处充斥着华夏人即将进行载人登月的报道。只要你还是华夏人,跟外界还有接触,就不会错过相关信息。载人登月也成为了无数家庭,茶余饭后的谈资。空天飞机、月球基地、氦三,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