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天罡月下更

第三百零三章 军心涣散,攻破扬州!(下)

 “速开城门!速开城门!” 

 守城将士本就是卫所兵担任,他们看到桂辉带着部队疾驰而来,连忙打开了城门。 

 桂辉一路奔逃,带着忠心耿耿的卫所兵残部,回到了扬州城内。 

 扬州城内的气氛本就紧张,现在桂辉又是一身狼狈地回到扬州城内,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扬州城里,那些权贵们敏感的神经。 

 “桂将军,知府大人有请。” 

 桂辉人都还没有下马,便有府衙的小吏,前来请人了。 

 在之前那场波及整个江南的暴动之中,被欺骗蛊惑的百姓,冲击了大量的府衙和县衙,造成了多位知府和知县,当场死亡。 

 但这个冲击,并不是胡乱冲击的。 

 明朝实行非常严格的,籍贯回避制度。 

 太祖皇帝规定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以防止官员因个人利益或亲属关系等因素,在当地胡作非为,和地主士绅坑瀣一气。 

 因此那天晚上,所有被冲击的府衙和县衙,他们的知府和知县,都不是江南人。 

 他们和南京官场不是一路人,所以也就被顺手解决掉了。 

 像是沛县的知县,和徐州府的知府,就是这种情况,直接横死当场。 

 而像扬州知府,他虽然不是扬州府人,甚至不是南直隶人。 

 但是,他是赣州人。 

 他虽然也是江南人,但他却不是南直隶人。 

 这样一来,他即使在扬州府任职,也不算是坏了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 

 而且同为江南人,利益一致,凡事也好说话一些。 

 像是什么扬州府,杭州府,苏州府等等,这些重要的府城,江南官场的人,是不会把这些地方的父母官,让给外人来担任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籍贯回避制度之外,朱元璋还特别下令,严厉禁止江、浙、苏、松四个地方的人,在户部任职。 

 由此可见,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对江南的官员,极为忌惮了。 

 而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等到朱元璋驾崩,黄子澄,方孝孺等江南官员,支持朱允炆上位之后。 

 这条规定,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了。 

 除了永乐年间,朱棣不用这四个地方的人,为户部尚书之外。 

 其他历朝历代,都有这四地的人,为户部尚书的记录。 

 听到府衙小吏的话后,桂辉的脸色变得更加黑了。 

 他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小吏弯腰伸手:“桂将军,请。” 

 …… 

 扬州府衙。 

 十几个人坐在会客厅内,紧皱着眉头,面露沉思。 

 时不时地,还要低声窃语,交谈一番。 

 坐在最上首的,自然就是扬州城的知府,杨霖。 

 而其他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扬州城内的富商,还有几位则是扬州的大地主。 

 扬州城内,因为如此紧张的局面,内部早就已经有了分歧。 

 因为新晋权贵们,和老牌权贵们的利益点不同,所以他们对于朝廷态度,也略微有些不同。 

 “杨大人,现在朝廷提出个什么杀地主,分田地的口号,搞得现在扬州府内人心浮躁,队伍不好带了啊!” 

 “据我所知,咱们扬州府城外的农民军,已经有不少人偷偷跑回家去了,再这么下去,我们真的顶不住朝廷大军的下一波攻势。” 

 “杨大人,再这么继续抵抗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咱们还是开城投降,归顺朝廷吧!” 

 说话的人,是一个四旬左右的中年人,身上披金戴银,打扮地非常贵气。 

 此人名叫向智衡,是扬州府城内的一个私盐贩子,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通过向黔州走私私盐,赚得盆满钵满。 

 向智衡是扬州府城里典型的新贵,是在最近的这二十年里发家的,家中虽然有钱,但是没多少土地。 

 因为扬州府的土地,都在那些老牌的世家大族手中。 

 向智衡虽然有钱,也有花钱购置土地的意愿,但是奈何这些手握大片土地的世家大族们,不愿意把土地卖给他,他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但现在,该着急的人就不是他了,而是那些不愿意将土地卖给他的世家大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