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小村姑姑娘你好啊

第十七章:赶路(第2页)

 肖然应了声好,又被肖老太婆指着看左侧将近三百米左右也就是李木匠家房子斜对面,那里也

有一排房屋,房屋足有十来间,都是砖瓦建成,地坝上铺着整整齐齐的石板,足有接近一亩地大小,比肖家气派了不止一点半点,这个时候,家中也是大门紧闭,显然主人家都不在家。

 “那家姓刘,他家三个儿子,现在还没分家,所以房子修得大,等嘿儿上到官道也有他家的房子,在官道边边上修了一家小客栈,供过路客商歇脚用。”

 走过李木匠家后,顺着他家屋后不远就有一截山路,山路崎岖,永乐村的人搬来不少的石板,在山路上搭了石梯,防止下雨走泥路滑倒。

 不过就算有石梯,往上爬的路也依旧很难走,二人呼哧带喘的爬了有一刻钟左右,终于走过最陡的一段,来到相对平缓的地方,也看到了一些田地,在田地距离小路比较远的地方,正有两人弯腰在地里干活。

 肖老太婆也不打扰他们,只跟肖然介绍:“那家姓高,也是你叔,上次你遭蛇咬,就是你高叔和西边那家段叔抬你去找的大夫,等下午回来,你好好去道个谢。”

 肖然无有不依的,点头如捣蒜。

 二人又向右后方拐了大弯,慢慢爬到山顶。

 说是山顶,其实也就是个山腰,只是这一块比较平缓,走完最后一步石梯,就看到面前有一栋大大的宅院。

 本以为就是刘家的客栈,没想到肖老太婆却说:“这是以前孙秀才住的屋子,不过他家搬去县里了,这老屋就让刘家帮忙照看,还腾出两间屋子给刘家用,啥时候客人多客栈住不下可以来这里住。”

 说着走到孙家屋角,转个弯就看到上方有一个背对二人的两层小楼,顺着小楼和孙家老宅中间爬了十多层石梯,走到小楼正前方。

 刘家客栈的牌子在小楼正门上方的屋檐下,就写着“刘家客栈”四字,门前插了一根杆子,杆子左右各挂了一面幌子,书写“酒”“茶”二字,幌子颜色在风吹日晒下已经暗淡很多,给人留下这是一个老店的印象。

 客栈门口处斜倚着一名肩上搭着长抹布的男孩,男孩身高约摸一米六出头,唇边是毛茸茸刚长出的青色胡须,他感应到右侧来人,脸上带笑扭头,正要开口,见是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干瘦小孩,顿时收了笑,将脸扭一边去。

 客栈正门口边柜台处也有一个坐着的妇人,此时正坐在柜台里不知做什么,听到脚步声也脸上带笑抬起头,一看祖孙二人也是笑容一收,起身捂嘴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肖老太婆就看了二人一眼,不像是在山下看到村民的高兴闲聊,而是带着肖然直接朝镇上的方向走着。

 肖然也不多问,而是扯了背篓边绑好的竹筒递给肖老太婆:“婆婆,你渴不渴?喝点水吧。”

 肖老太婆接过喝了一口,又递给肖然:“你也快点儿喝一些,以前没走过这种撇路吧,我们这边全是山路的。”

 肖然喝了两口后摇头,将竹筒盖好又绑在背篓上,才道:“我以前也常走山路,就是爬久了心慌,可能是气血不足。”

 肖老太婆立马红了眼。

 肖然看了赶紧闭嘴,知道她是自责没给小肖然更好的生活,嘿嘿笑两声,扯开话题问:“婆婆,我们卖完就回家吗?”

 肖老太婆唉了声,道:“镇上吃饭太贵了,我今天就带了两个红苕,中午饿了垫巴一下,卖完就回去煮饭吃。”

 肖然嗯了声,自己在心里算了算,背的这一背篓竹壳子并不多,只能按三文钱算,野菜也只能按四十文算,今天这一去差不多也就快五十文,也不知这里是哪个朝代,物价人工怎么样,这四十多文钱够不够她们祖孙俩捱到下一个大集。

 她抿着嘴,空间暂时打不开,而且也不知道空间的功效,她得在这之前养活自己和肖老太婆。

 而且这具身体底子太差,营养严重不足,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此以往,不说个子长不高,就连身体内脏和骨骼都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