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登基大典
诸葛亮在蒋琬的低声细语中,逐渐明白了太后的心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他与蒋琬对视一眼,那份默契仿佛无需言语便能心领神会。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诸葛亮对蒋琬的稳重和才智更是赞赏有加。
直至蒋琬拱手作别,那背影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诸葛亮仍沉浸在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期待之中,仿佛看到了大汉江山未来的希望。
新皇登基的前夕,相府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董允踏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诸葛亮的书房。
他一脸肃穆,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详细地向诸葛亮汇报了羽林军的布防情况,太极殿周围如铁桶一般固若金汤,巡逻队穿梭其间,如同游龙般灵活敏捷。殿内台阶下,御前侍卫挺立如松,个个精神抖擞,气势磅礴。
诸葛亮听后,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他轻轻点头,对董允的办事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董允,你做得很好!如此周密的布防,定能确保登基大典的顺利进行。”
董允心中一暖,仿佛春日里的一缕阳光照进了心田。他拱手作揖,带着这份荣耀与鼓舞,踏上了归途。
董允刚离去不久,费袆便接踵而至。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显然,他带来的消息并不如董允那般顺畅。
费袆向诸葛亮汇报了群臣对于拥立田大将军为太上皇一事的反应。原来,群臣对此事意见纷呈,犹如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赞成者言之凿凿,认为田大将军功勋卓着,德高望重。若与太后成亲,田英顺理成章成为太上皇,太上皇摄政,对于大汉江山的稳固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他们坚信,在田大将军的辅佐下,新皇定能开创一番宏图伟业。
反对者则眉头紧锁,认为先皇驾崩未久,太后此举有违礼法,恐遭天下人诟病。他们担心,此举会引发朝野动荡,甚至可能危及大汉的江山社稷。
而那些保持中立者,则像是岸边的观潮者,既不愿卷入浪涛之中,也不愿错失风景。他们认为,赞成者与反对者均有理有据,与其争论不休,不如保持中立,任其自然发展。自己不想插手干预,只愿大汉江山能够平稳过渡。
费袆见状,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在此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礼法虽重,但国家大事更不容有失。
于是,他站了出来,晓以利害,动之以情。他向群臣阐述了大汉江山的安危与田大将军的辅佐息息相关,以及新皇年幼需要太上皇的扶持等道理。
终于,在费袆的耐心开导下,反对者和保持中立者都被他的言辞所打动。他们认识到,大局为重,不应拘泥于礼法而坏了国家大事。于是,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愿意共同拥护田大将军为太上皇。
诸葛亮闻此,心中大喜。他深知,费袆此行的确功不可没。他连忙询问曹魏君臣对此事的态度,生怕会节外生枝。费袆一笑,道出了令人意外的消息:司马懿对此竟也极为赞同,而曹睿与曹宇更是毫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