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顾逸尘启动校园招聘(第2页)

 校招方面:

 - 优势:校招人才可塑性强,从公司之前的校招人员发展情况来看,经过公司系统培养后,他们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高达 85%以上,易于培养成符合公司文化的员工。这些校招员工在公司的平均服务年限达到了 5 年,忠诚度相对较高。从成本方面来说,前面提到的校招程序员年薪 20 万左右,相较于社招节省了不少成本。

 - 劣势: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例如在刚参与的智能家居系统测试项目中,校招新员工的平均工作效率仅为老员工的 40% - 50%,这意味着培养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 机会:公司可以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在每年的校园招聘中,我们可以和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比如和一些重点专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提前储备未来 3 - 5 年的人才力量。

 - 威胁:从行业数据来看,校招人才在培养后的前两年流失率约为 20%,存在人才培养后流失的风险。而且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其他公司也在加大投入力度,例如竞争对手公司在一些重点高校的宣讲会上提供的福利待遇比我们平均高 10%,这加大了我们在校招中的竞争难度。

 拿着这份 swot 分析报告,顾逸尘决定向集团汇报,争取支持。然而,汇报过程就像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集团中的一些老古董对校园招聘计划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

 “培养一个还没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学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简直是把钱往水里扔!而且谁能保证培养好了他们不会跳槽?这风险太大了!”一位高层激动地说道。

 “社招多省事,招来就能干活,我们何必去冒这个险搞什么校园招聘,这不是自找麻烦嘛。”另一位高层附和道。

 顾逸尘据理力争:“社招虽然能快速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自己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公司的发展,也更有归属感。虽然有成本和风险,但如果我们做好规划和管理,一定能收获巨

大的回报。这就像播种,虽然前期要付出心血,但到了收获季节,那将是满满的硕果。”

 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顾逸尘终于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说服了集团的大部分高层。

 在正式启动校园招聘之前,人力资源部门首先面临的就是联系高校的难题。他们瞄准了国内顶尖的 c9 高校,尤其是清北大学这样的一流学府。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小李给清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打电话,却总是遇到占线或者无人接听的情况,仿佛命运在故意和他们开玩笑。好不容易打通了,对方一听是来谈校园招聘的,态度冷淡得像一块冰,说学校已经安排了很多知名企业的招聘活动,顾氏企业名不见经传,暂时没有档期。

 小李不甘心,就像一个执着的探险家,连续发了多封邮件详细介绍顾氏企业的优势和招聘计划,但这些邮件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一丝回音。这可急坏了顾逸尘和整个招聘团队,难道他们就要这样被挡在清北大学的门外?

 “难道就这样放弃清北大学这块宝地?”顾逸尘不甘心,他的心中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司的一位技术骨干小王站了出来。原来,小王的导师在清北大学任教,并且在学校里有一定的影响力。

 小王通过导师牵线,终于联系上了清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关键人物张老师。

 张老师起初对顾氏企业也不太了解,但在小王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小李的详细介绍下,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招聘诚意有了一定的兴趣。然而,张老师表示,清北大学对于招聘企业有严格的筛选标准,顾氏企业虽然有潜力,但还需要提供更详细的招聘方案和企业发展规划。

 小李和小王马不停蹄地准备相关资料,再次与张老师沟通。这期间,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公司内部的一些部门对于招聘方案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应该重点招聘技术研发人才,有人则觉得市场营销人才更为紧迫。经过多次讨论和协调,终于确定了一份较为完善的招聘方案。

 当他们把方案交给张老师后,张老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要更加明确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提供更多针对毕业生的培训计划细节。

 招聘团队根据张老师的意见,加班加点进行修改和完善。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原来,有另外一家实力强劲的企业也在同一时间向清北大学提出了校园招聘的申请,并且给出了更加诱人的条件。

 顾逸尘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亲自出马。他与张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面谈,详细阐述了顾氏企业的独特优势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他承诺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表示愿意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优秀的人才。

 张老师被顾逸尘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经过权衡,最终为顾氏企业争取到了在清北大学举办宣讲会的机会。但由于时间紧迫,留给招聘团队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宣讲会的各项事宜。然而,在准备过程中,又出现了物资短缺、宣传资料印刷错误等一系列问题。但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

 终于,宣讲会那一天到来了,尽管前期经历波折,但顾氏招聘团队还是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

 宣讲会当天,清北大学的大礼堂外人头攒动,众多学子怀着好奇与期待早早地来到了现场。顾氏企业的招聘团队成员们紧张而有序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顾逸尘亲自在现场指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然而,就在宣讲会即将开始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原本预定的演示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展示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成果。技术人员小王急得满头大汗,迅速展开抢修。

 与此同时,台下的学生们开始有些躁动,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小李赶忙走上台,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试图稳住场面。

 “同学们,请大家稍安勿躁,我们正在紧急处理,很快就会给大家带来精彩的展示。”小李声音洪亮地说道。

 幸运的是,在宣讲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刻,小王成功修复了设备故障。

 顾逸尘身着笔挺的西装,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开始了激情澎湃的演讲。他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

 “顾总,贵公司目前在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对于我们来说,加入这样的公司是否意味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据我了解,贵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相对一些头部企业还有差距,未来如何保证我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