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孙绍向曹操乞降,梓潼关血战再起(第2页)

 他这个侄子,本就是二叔的眼中钉。


 能护住他的,也只有周瑜了。


 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二叔在逍遥津一败涂地,随后被曹军生擒。


 然后,他就莫名其妙的坐上了江东新主的大位上。


 张昭开口询问道:“主公何故哭泣啊?”


 孙绍道:“我想我二叔了,若他尚在江东,又岂会有今日之乱局啊?”


 “哎!”张昭一声叹息。


 吴国太忽然开口道:“孙仲谋乃江东之罪人,他不值得你牵挂!”


 “祖母何出此言啊?”孙绍扭头望向了吴国太。


 吴国太道:“轻敌冒进,十万大军败于逍遥津,撤退不成反被敌军生擒,我孙氏的脸面都被他丢光了!”


 无论是逍遥津之战,还是孙权被生擒一事。


 罪责都不在孙权一人。


 但此时此刻,吴国太必须将所有的罪责归给孙权。


 唯有如此,江东上下才能团结一心。


 人心才会倒向新主孙绍。


 孙绍道:“话虽如此,可他毕竟是我二叔啊!”


 吴国太又说道:“此人当从孙氏族谱中除名!”


 “噗通!”孙绍直接跪在了地上:“还请祖母收回成命,孙绍但有余力,定设法迎回二叔,令他在江东安度晚年!”


 “哎!”吴国太一声叹息,眼眶泛红:“我孙儿孝顺啊!”


 在场众文武也纷纷落泪。


 新主年幼,却念及旧情,可谓仁主啊!


 “起来吧!”吴国太道。


 “是!”孙绍拱手,缓缓起身,又坐回到将军榻上。


 随后,文武纷纷向孙绍上书。


 文臣主张,废除对世家大族的私兵管制法。


 孙权在任时,严法规定各大世家大族招募私兵的数量,不允许他们盲目扩充私兵。


 而武将主张,将现有的倭兵,江东主力军和江东私兵统一调度管理,大权皆交于周瑜之手。


 孙权在任时,倭兵、江东主力军和江东私兵是分别管理的。


 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怕的就是一人独掌大权。


 但刚刚继任江东新主的孙绍,没有威望可言,一一准许。


 这也意味着,拴在江东文武脖子上的两条链子彻底被放开。


 而孙绍也提出了三条细则。


 第一,同曹操议和,或者说乞降。


 第二,一定要设法迎回孙权,令其重掌江东。


 第三,迎其母大乔返回江东。


 第一条,江东文武一致赞同。


 第二条,勉强同意。


 第三条,直接被吴国太否决了。


 孙绍现在年幼,很多事都要依赖吴国太和乔国老的教导。


 若是其母大乔返回江东,就等于接替了吴国太的位置。


 而大乔是周瑜的妻姐。


 一旦大乔返回江东,吴国太的地位动摇不说,孙绍直接倒向了周瑜。


 江东文武,必然失衡。


 建安十八年,八月下旬。


 孙绍命鲁肃为使者,前往益州见曹操。


 而此时,曹军已经攻破了阆中城、西充城,正在准备进军梓潼关一事。


 主簿杨修快步来到中军大帐:“启禀丞相,江东使者张昭求见!”


 “江东使者?”曹操笑了:“孙权尚在许都,何人遣张昭为使者前来啊?”


 杨修道:“乌程侯孙绍已继任江东新主,遣张昭为使者前来见丞相!”


 “嗯!”曹操点点头:“知道了!”


 杨修问道:“丞相,不见使者吗?”


 曹操扭头望向了张青:“孟义,且将使者接引到偏帐招待!”


 “是,丞相!”张青拱手示意,快步退出了中军大帐。


 而后跟随卫兵出大营见到了二叔张昭。


 叔侄二人再相见,皆以礼相待。


 而后一同来到偏帐。


 只留薛欢和张承守在帐外。


 叔侄二人同坐于帐内。


 “侄儿张青,见过二叔!”张青当即跪地磕头。


 “不敢,不敢!”张昭赶忙将张青搀扶起来:“我为使者,你为丞相心腹,岂可向我行礼啊?”


 张青摇头:“二叔,此处并无他人,您又何必见外啊?”


 “哎!”张昭叹息:“你应该明白,二叔不想来益州!”


 “我明白!”张青点头:“但江东文臣之中,非您不可啊!”


 “哼!”张昭冷哼,并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