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名人录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第14章 孙叔敖(第2页)

 后世维护与发展:芍陂经历代维修整治和多次兴衰演变,始终发挥着巨大效益。东晋时因灌区连年丰收,遂改名为“安丰塘”。如今,安丰塘已经成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面积达到60余万亩,并具有防洪、除涝、水产、航运等综合效益。1988年,芍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遗产”。

 期思陂

 背景与兴建:期思陂是孙叔敖在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左右主持兴建的另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即在今河南固始县境内开渠引水,形成渠陂结合、“长藤结瓜式”的灌区。

 工程特点与影响:期思陂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水资源条件,通过开渠引水、筑堤防洪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雩娄之野的灌溉问题。这一工程的兴建,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还增强了楚国的国力。汉代以后,期思陂灌区被称为“期思~雩娄灌区”,并被美誉为“百里不求天灌区”,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水利思想与实践

 孙叔敖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具体工程的建设上,更在于他提出的水利思想和实践原则。他深知水患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水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主张因势利导地发展水利事业。他注重实地考察和勘测地形水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同时强调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这些思想和实践原则为后世的水利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政治成就

 孙叔敖在政治上的成就同样显着他凭借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楚庄王的信任和楚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施教导民

 孙叔敖主张“施教于民”注重通过教育来引导民众提高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他推行了一系列教化措施如设立学校、推广儒家思想等旨在培养民众的忠孝观念和礼仪规范。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楚国社会风气得到显着改善人民素质得到提高为楚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布政以道

 孙叔敖在政治上坚持“布政以道”的原则即按照客观规律来制定和实施政策法令。他注重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他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因政策变动给民众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这种以民为本、注重实效的施政方针使得楚国的政治环境得到显着改善社会秩序得到维护。

 选拔人才

 孙叔敖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他认为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他主张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他注重考察人才的品德和能力确保选拔出的人才能够胜任工作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用人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也为楚国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3、军事贡献

 孙叔敖在军事方面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辅佐楚庄王指挥了多次战役并取得了胜利,为楚国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他注重军事训练和实战经验的积累,制定了严格的军法和战术纪律以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在邲之战中,孙叔敖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采取突然进军的战术使得晋军措手不及、仓皇而逃,从而一举奠定了楚国的霸权地位。这一战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4、经济思想

 孙叔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思想。他主张因势利导地发展经济,注重农业、牧业和渔业的协调发展。他鼓励民众利用秋冬农闲季节上山采伐竹木,再在春夏多水季节通过河道运出去卖掉,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孙叔敖还非常注重市场的繁荣和稳定。他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经济,主张让市场自行调节价格和资源分配。这种经济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也为后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四、轶事典故

 1、杀两头蛇

 前面已经提到过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善良,还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见到两头蛇是不祥之兆,见到者必将死去。但孙叔敖却不信邪,他毅然决然地杀死了这条蛇并将其掩埋,以避免其他人也遭遇不测。这种高尚的行为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