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名人录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第60章 孟子(第2页)

 道德教育的重视

 孟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他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他强调道德教育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些思想对后世的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伦理道德的影响

 道德规范的概括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德,并认为它们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他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道德规范的概括不仅为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后世的道德规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仁义思想的弘扬

 孟子非常重视仁义在伦理道德中的作用。他认为仁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只有用仁义来处理各种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强调君主和官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来弘扬仁义思想,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这些思想对后世的伦理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修养的强调

 孟子认为个人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途径。他强调人们要通过内省、克己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境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思想对后世的个人修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的传承和发展。

 5. 文学成就的影响

 散文风格的开创

 《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着作,也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孟子以“言近而指远”为“善言”,他的文章前襟如话、明白晓畅而又寓意深远。他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文学理论的贡献

 孟子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有许多贡献。他认为文学应该具有教化功能和社会责任感,强调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他还提出了“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主张通过理解作者的意图来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

 6. 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

 对儒家学派的影响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被后世儒家学者所继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也为儒家的教育、政治、伦理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对其他学派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儒家学派的发展,也对其他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性善论、仁政学说等观点被其他学派所借鉴和吸收,推动了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他的思想也为后世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7. 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东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中,孟子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接受。他的仁政学说、性善论等观点被这些国家的思想家、政治家所借鉴和发扬光大,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的思想也为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四、轶事典故

 1.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孟子早年生活中的一段佳话。孟子小时候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曾三次搬家。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然而在市集上孟子又学起了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母再次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带着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这次孟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影响逐渐成长为一位有学问的人。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了后世教育子女的典范。

 2. 孟母断织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但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将来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3. 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这个故事体现了孟母对孟子的诚信教育也展示了孟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

 4.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活人殉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这个故事揭示了孟子对当权者暴政的批判也展示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5. 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步同样道理。”这个故事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梁惠王治国政策的虚伪性也展示了孟子对战争和民生问题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