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名人录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第67章 鲁仲连

一、简介

 鲁仲连(约前305年-约前245年),又名鲁连,尊称“鲁仲连子”或“鲁连子”,是中国战国末期齐国的一位杰出辩士和思想家。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辩才和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事迹。

 二、人物生平

 1. 早年经历

 鲁仲连出生于齐国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对知识的渴望。据《史记》等史书记载,他自幼聪明好学,对天下大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时,鲁仲连游历各国,广泛结交志同道合之士,共同探讨治国理政之道。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开阔了眼界,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

 在求学过程中,鲁仲连有幸拜在着名学者邹衍的门下。邹衍是当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对鲁仲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邹衍的指导下,鲁仲连深入研究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并广泛涉猎了天文、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为他日后的辩才和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化解齐魏之争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齐国和魏国因领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国军队在边境上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面对这种紧张局势,鲁仲连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前往魏国游说魏王。

 在魏国,鲁仲连凭借高超的辩才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魏王的赏识和尊重。他向魏王详细阐述了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重要性,指出两国之间的争端不过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之争而已。如果双方能够放下成见,以大局为重,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那么不仅能够避免无谓的流血牺牲,还能够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鲁仲连的劝说下,魏王逐渐认识到了战争的愚蠢和和平的珍贵。他最终决定放弃对齐国的领土要求,与齐国达成和平协议。这场争端的成功化解不仅避免了战争的发生,也为鲁仲连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敬。

 3. 义不帝秦

 公元前284年,燕国将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湣王兵败逃亡,最终被杀。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并迎立齐襄王。然而,秦国趁燕、赵两国交战之际,出兵攻占了赵国的河间等地,并逼近赵都邯郸。赵国形势危急,向魏国和齐国求援。魏王虽派兵救赵,但因惧怕秦国而止步不前。

 此时,秦昭襄王试图称帝,要求东方各国尊他为“西帝”,同时尊齐湣王为“东帝”。齐湣王犹豫不决,召集大臣商议此事。大臣们大多认为与秦国一同称帝对齐国并无坏处,还可以借此机会与秦国结盟。然而,鲁仲连却坚决反对这一提议。

 鲁仲连认为,称帝不过是虚名而已,对国家的实际利益并无多大帮助。而且,如果齐国与秦国一同称帝,必然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嫉妒和不满,从而引发新的战争和争端。更重要的是,秦国野心勃勃,一直试图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如果齐国与秦国结盟,无疑是在助纣为虐。因此,鲁仲连坚决主张拒绝秦国的称帝提议,保持齐国的独立和尊严。

 在鲁仲连的坚持下,齐湣王最终放弃了与秦国一同称帝的念头。这一决定不仅维护了齐国的利益和尊严,也为东方各国树立了一个抗秦的榜样。秦昭襄王得知此事后非常恼怒,但碍于齐国的实力和鲁仲连的威望,也不敢轻举妄动。

 4. 排难解纷

 鲁仲连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多次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化解国家危机。除了成功化解齐魏之争和义不帝秦外,他还曾多次为其他国家排难解纷、出谋划策。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赵国被秦国围攻,形势危急。赵国君主派人向鲁仲连求救,希望他能够帮助赵国度过难关。鲁仲连接到求援信后,毫不犹豫地前往赵国。他深入了解了赵国的军情和敌情后,向赵国君主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加强城防、调整兵力部署、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御等。在鲁仲连的指导下,赵国军队成功地抵御了秦军的进攻,并最终迫使秦军撤退。

 此外,鲁仲连还曾帮助燕国攻克聊城。当时燕将因被人在燕王面前诋毁而不敢回国,齐国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也未能攻克。鲁仲连写了一封信射入城中给燕将,劝说他要么回国要么投降齐国,要么就自杀以保全名节。燕将看了信后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自杀。聊城大乱后,田单趁机攻入城中。归来后田单向齐王报告了鲁仲连的事迹,齐王想要封赏他,但鲁仲连却选择了归隐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