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老子
一、简介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一说卒于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人物生平
1、出生苦县
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国(一说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的差异,古今学者对老子籍贯的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楚国、陈国、宋国三种说法。
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因楚国攻宋时在守彭城督战中被暗箭射中不幸身亡。老佐眷属在逃难过程中,老夫人于陈国相邑早产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体弱头大,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且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又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儿”便传为了大名“李耳”。
2、效力周室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曾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在守藏室任职期间,老子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然而,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时,孔子前来助葬,时孔子17岁,向老子问礼。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又被甘平公召回,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再次拜访老子。老子以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学识给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老子再次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来,老子去往秦国,但确切年代不详。
3、着书出关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日益衰败,决定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云游四方。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敬佩老子的学识和品德,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但当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时,尹喜又觉得很可惜,便设法留住老子,请求他留下一部着作。
老子在函谷关住了几天,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着作,即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骑着大青牛离开了函谷关,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
4、死后加封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一说卒于公元前470年)。《庄子·养生主》中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的记载。胡适则认为老子至多活了九十多岁。
在后世,老子被不断加封。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主要影响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的《道德经》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以下将详细阐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影响。
1、天道理论的影响
老子的天道理论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清静自正。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道家学派的思想基石。
哲学领域:老子的“道”论打破了传统宗教神学的束缚,提出了一种超越宗教的神秘主义哲学。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体,是化生万物的根源。这种思想为后来的道家、道教以及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老子的天道理论也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领域:老子的天道理论强调自然无为、顺应自然,这种思想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响。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作家都追求自然、清新的文风;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许多画家、书法家都追求自然、简约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许多医家都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治疗方法。
2、辩证思想的影响
老子的辩证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