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名人录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第121章 汉成帝刘骜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历经汉高祖刘邦的创立、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再到汉武帝的扩张,西汉逐渐走向强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王朝也步入了其由盛转衰的时期,汉成帝刘骜便是这一转折点的关键人物。刘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备受宠爱的太孙到荒淫无道的皇帝,他的故事引人深思。

 出生与早期经历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刘骜在长安甲馆画堂出生。作为汉宣帝的嫡皇孙,他自小便深得祖父的喜爱。汉宣帝亲自为他取名为“骜”(ào,意为骏马),字太孙,并经常将他带在身边。刘骜自幼聪明伶俐,汉宣帝对他寄予厚望。

 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去世,刘骜的父亲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青年时期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展现出一位未来明君的潜质。有一次,汉元帝急诏刘骜入宫,他因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便绕路而行,迟迟才面见元帝。汉元帝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特地下令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年长后的转变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骜逐渐沉迷于酒色,失去了往日的谨慎和勤勉。他的生母王皇后也失宠于汉元帝。建昭四年(前35年),中山哀王刘竟去世,刘骜前往吊丧。刘竟是汉元帝的幼弟,与刘骜一同长大。汉元帝望见刘骜时,因怀念刘竟而悲伤不已,但刘骜却没有表现出哀伤之情,这让汉元帝非常恼火,认为他不配为人主。此事被汉元帝告知了宠臣史丹,史丹急忙向元帝谢罪,解释说刘骜因怕自己悲伤过度而影响元帝,才强忍哀伤。元帝听后,责怪之意才慢慢消解。

 汉元帝曾想改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多才多艺的山阳王刘康为太子,但因刘骜是宣帝爱孙以及史丹力保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元帝最终没有付诸实施。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病重,傅昭仪及其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王政君和刘骜忧心忡忡,就在这关键时刻,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寝殿探病,趁寝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时,独自闯入室内,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元帝心肠软,见史丹泣不成声,大为感动,表示不会废黜太子,并嘱咐史丹好好辅佐皇太子。刘骜的皇太子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继承帝位与外戚擅权

 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去世。六月,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刘骜的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外戚王氏家族开始登上西汉的政治舞台,这也为后来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汉成帝即位后,外戚和宦官势力不断坐大,他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首先,他利用外戚打击宦官势力,将权臣石显明升暗降,使其离开权力中心,然后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的罪恶,石显最终被免官逐回家乡,死于途中。其次,汉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王凤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又迫使许皇后之父许嘉引退。再次,王凤排挤丞相王商。王商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政治识见和能力都不在王凤之下。两人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合,关系紧张。王凤与外戚史丹合谋,派人秘密调查王商的隐私,又教唆频阳人耿定上疏诬陷王商。汉成帝虽觉得难以查证,但王凤坚持要查办,成帝无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职务。王商被免相仅三日,就悲愤而死,其子弟亲戚在宫中任职的,一律被赶出长安城。至此,王凤专制朝政,朝中再无可以节制王氏一族的力量。

 汉成帝的制衡政策并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势力不断壮大。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其大司马职位先后由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继承,最后传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

 荒淫无道与宠幸男宠

 在还未继承帝位时,汉成帝就已经沉湎于酒色,登基之后更是肆无忌惮。他有一个男宠张放,史书上记载他“少年殊丽,性开敏”。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还将张放提拔成中郎将,两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汉成帝在外出游玩时假称是张放的家人,由此可见张放当时受宠的程度。此事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各种言论传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再加上几个国舅的煽风点火,太后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流放。汉成帝不堪思念之苦,多次召张放回京团聚,之后又迫于压力把张放放逐。据史书记载,“故常涕泣而遣之”,如此反反复复。除此之外,成帝还“玺书劳问不绝”,千里传递书信。之后则顾忌宠妃赵氏姐妹不再进行,而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

 汉成帝即位后,花费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他最初专宠少年结发妻子许皇后,前后20年,生了一儿一女,但都不幸夭折。这引起了王氏集团的担心,于是汉成帝开始恩宠六宫。后来许皇后色衰,成帝便移情别恋,开始宠爱班婕妤。班婕妤生了一个男孩,但数月即夭折。班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她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还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李平又得宠幸,被封为婕妤。汉成帝说:“当初孝武帝的卫皇后也从微贱而起。”因此赐李平姓“卫”,她就成了卫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