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如同神明一般的人,我该如何报答?(第2页)

 这时,分析师做了一个小小的动作,他将手中的一张废纸揉成一团,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

 这是心理学常见的动作暗示。

 刘夭夭余光捕捉到了这一幕,她的嘴唇微微颤动,张了张嘴想要说话,但她又咽了下去,询问:

 “为什么要和你说?说出来又有什么用?”

 分析师往前倾了倾身子,保持着目光的平视:

 “有时候,并不需要得到结果,只需要把心里的苦水倒一倒,我们会感觉轻松一些,你应该也能感受到,你的身体在告诉你,‘它’很有压力。”

 听到这句话,刘夭夭半晌,而后缓缓开口:

 “我曾经以为我要死了,但......他出现了。”

 “他如同一束光一样,如同神明一样,伸出手将我从那个漆黑的沼泽里拉了出来。”

 “他不仅救了我的命,他还让我过上了我这辈子都不敢想的生活!”

 刘夭夭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吐出一句话:

 “我想报答他。”

 分析师闻言,心中思索着。

 这或许是创伤后应激反应与心理重建中的积极情感投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依赖与感恩的交织。

 不过奇怪的是,他并未从另一个人的描述中并未感受到面前的这个女生有任何过激的行为,只是从之前的草木皆兵转化为如今的淡漠。

 他原以为只是单纯情感隔离,但看来如今更加复杂。

 于是,分析师试探性地问道:

 “那你打算如何报答他呢?”

 “我想为他做任何事情!”刘夭夭毫不犹豫地回答,但随即又自嘲地笑了笑,

 “可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他根本不需要我的帮助。”

 刘夭夭低下了头,看着自己那双略显苍白的手,声音低沉: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权势,没有资本,没有任何能帮助他的东西。他身边有比我更优秀的人,我能做到的、我不能做到的,他们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