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岁月神偷

第八十三章 曹国公加封(1)(第3页)

 “走私,是抓不绝的!” 

 李景隆又道,“既然抓不绝,那依臣看来,干脆.....让他们专卖!允许他们跟北元做买卖,但他们必须从朝廷这,竞拍取得专卖权,价高者得!” 

 朱标先是看了老朱一眼,见他老子没说话,皱眉问道,“那若是有人不参与你所说的专权拍卖,继续走私呢?” 

 “杀!” 

 李景隆咬牙道,“走私一颗钉子,也杀他全家!” 

 闻言,朱标顿感意外。他没想到李景隆能说出这么杀气腾腾的话来。 

 而老朱则是微微咧嘴,惬意的喝了一口酒。 

 “跟北元通商比起来,海商那边才是大头!” 

 李景隆又道,“对日本,对朝鲜的海商专卖,对爪哇吕宋等地的专卖....” 

 此时的大明,一直到弘治时期,海关几乎等同于无。 

 大明的外的贸易政策,是勘合! 

 勘合发给那些对大明朝贡的藩国,准许他们带多少人,带多少船来大明进行贸易。 

 但这种贸易总体上看,是大明吃亏的。因为来贸易的藩国,除了贸易之外,还有私贡,打着进贡的幌子,得到的是大明皇帝十数倍的回赠。 

 比如朝鲜,朝鲜使臣在大明时基本就赖在大明不走了。大明朝皇帝赐予他们的回馈,他们转手就卖给西洋商人,他们就是一群二道贩子! 

 一直到后来的满清,朝鲜都是这么干的! 

 而大明直到隆庆时,才正式的提出开海贸易,收取海税。可那时候,大明的对外海贸,早已被各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瓜分殆尽。 

 “瓷器,漆器,铁器,绸缎棉布....” 

 李景隆继续开口道,“各种手工制品,分类专卖也可,打包专卖亦可。在臣看来,不但可以增加朝廷的收益,而且对于沿海之地的民生也大有裨益!” 

 “怎么个大有裨益法?”老朱张口问道。 

 “朝廷许他们专卖了,那么他们卖的货必然超过以前走私时的数倍!那么多货怎么来?自然要设置工坊,聘请工匠工人....“ 

 ”如此一来,百姓多了一条生路!” 

 李景隆顿了顿继续道,“工坊多了,当地州府的进项也多了,上缴给国库的赋税,也不用全都是陈年的老米,破损的绢纱了,而是变成真金白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