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岁月神偷

第八十六章 千金楼(2)

 李景隆看的清楚,袁泰这番言论,让内堂之中诸位官员们,都微微点头。 

 唯独礼部尚书赵瑁,眉宇之间颇带微辞。 

 “赵尚书,您怎么看?”李景隆笑问。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赵瑁沉吟着说道,“此次拍卖筹得的款项六十多万,是要用在我大明天下各州府官学上的!” 

 说着,他看看众人,“是,江南之地,官绅助学成风,多有良善之家修私学,更有大儒以教书育人为善之举!” 

 “但是....不能因为江南读书人多,就把钱都给了北方吧?” 

 “哦,朝廷用钱征粮的时候找江南!有福祉了,反而因为江南富庶,就不给了?” 

 “谁说不给了?” 

 凌汉眼珠子一瞪,“这不正商量着吗?” 

 “赵尚书此言差矣!” 

 袁泰继续道,“说的太偏颇了,也太绝对了!甚至下官觉得,还有点太过于情绪化了!” 

 “哼!”赵瑁冷哼一声。 

 “事有轻重缓急呀!” 

 袁泰又道,“江南是大明财税核心之地,学风本就昌隆,可以缓!” 

 “北方各州府刚从战乱之中走出来不到二十年,而且从洪武三年开始,北方各州府一直负担着大明北方各地边军的粮饷,器械,民夫,马匹牲畜等....” 

 袁泰是个务实的人,直接用数据说话。 

 “百姓和地方州府早就不堪重负,哪有余钱用来修官学,帮扶士子,推行教化呢?” 

 “这笔钱,如果是朝廷国库拨款!这话,我真不敢说!我也不能说....正如您说的,都是大明子民,必须雨露均沾!” 

 “但这钱...” 

 袁泰顿了顿又道 ,“是曹国公主持拍卖得来的善款,既不是国库发的,又不是收上来的民脂民膏!” 

 “选贫寒之地,加重扶持,有何不可呢?” 

 ~~ 

 “呵呵!” 

 听这些文官们打嘴仗,李景隆心中暗乐。 

 “赵瑁是江南清流派的,都察院这两个半老头都是山西人,属于北派。本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这回有的争了!” 

 想着,他忽然心里猛的警醒。 

 “他们仨都是山西人?” 

 “礼部侍郎是河北人?” 

 “就老赵是江南清流?” 

 “老爷子还钦点了他们几个研究如何分配这六十万的银子?嘶.....?” 

 “没点脑子,还真是没办法在官场上混呀!” 

 李景隆心中继续暗道,“看来老爷子那边在钦点凌汉他们几人的时候,已经定下主意了!” 

 “这六十多万,大多是要贴补给北方各省官学的!” 

 “但老爷子不想明说,因为说了怕江南清流聒噪歪嘴!” 

 “就点了凌汉他们三个山西老陈醋来,这样一来,就算是江南清流不满,也怪不到老爷子头上!而是这三坛老陈醋顶缸!” 

 “选了赵瑁参与,又是想让江南清流系,制约一下凌汉等人....” 

 “不,不单是制约....” 

 “老爷子是顶看不上江南清流一系的,这帮人太报团了!太有钱了!在大明的财税重地,也太有话语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