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岁月神偷

第132章他(1)(第2页)

 大殿之中,文武分列两班。

 而曹国公李景隆,竟列在武臣之中的第三位。

 那些战功赫赫的开国勋贵军侯们,无论是战功还是资格,都远在其上。但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也只能站在他身后。

 “光禄寺卿....”

 “金吾卫都指挥使...”

 “三千营都指挥使...”

 “掌皇城禁卫军事....”

 “东宫勋卫统领...”

 “火器铸造局督办大臣....”

 “五军都督府前军佥事....”

 “嘶.....”

 那些暗中算着李景隆身上官职的人,越算越是胆战心惊。

 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少年,身上竟然有了这么多权柄?

 这还单单是表面上的,还没算皇帝和太子给他的诸多勋职还有加的各种将军封号。还没算他身为皇帝和太子的心腹,可以行使的其他种种巨大的权利。

 许多人看着李景隆的身影,目光之中渐渐的露出几分....渴望!

 巴结他的渴望!

 他曹国公弱冠之年,即已位极人臣,深受两代帝王的器重与宠爱。若是能庇护于曹国公门下,岂不是日后仕途,能畅通无阻青云直上?

 “曹国公喜欢什么呢?”

 “以后还真要跟曹国公多走动走动?”

 但也有另外一些人,看的更加的深远,且在沉思着别人想不到的事。

 比如那些六部尚书们,就在心中暗自思量。

 大明朝最尊贵的,就是开国六公。

 无论是站在曹国公前面的信国公汤和,还是领兵在外的颍国公傅友德身上的爵位,跟曹国公那世袭罔替的开国公爵相比,都要逊色一筹。

 毕竟,曹国公可是开国六公之一,而他们的公爵则是后封的。

 人家的亲祖母就是曹国长公主,人家不但公爵之号是希望罔替的,曹国两个字的封号,也是代代传承的。

 如今韩国公李善长退了,开国六公之中活着的就剩下殿中的徐达,还有远在河南练兵的宋国公冯胜。

 其他两家,郑国公常茂莽撞粗鄙,收到惩处,申国公邓镇因为韩国公家的事如今也在家避嫌。

 就算他们俩家没出事,跟曹国公李景隆的权柄比起来,也是远远不如。

 再加上魏国公徐达和曹国公李景隆的关系,宛若父子。